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上半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3.8%
上半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3.8%
全國農機裝備水平持續增長,裝備結構不斷改善。據初步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7.86億千瓦,比上年底增長2.3%。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水稻插秧機等繼續保持較高增幅,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改善。馬鈴薯、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機械,以及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農產品加工機械也呈現出較快的增長態勢。
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農時、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進一步推進。今年春耕期間,各地共投入各種農業機械2010萬臺,完成機耕面積5.7億畝、機播面積3.7億畝,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55.3%和35.6%,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和1.6個百分點。在小麥跨區機收面積增加、區域間小麥成熟時間差縮短、柴油供應偏緊、四川等麥區發生地震災害等不利情況下,“三夏”期間,全國小麥跨區機收進展順利。據統計,“三夏”期間全國共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超過42萬臺,其中參加小麥跨區機收的27萬臺,投入播種機械、秸稈處理機械、運輸機械、灌溉機械2000多萬臺件,均超過上年。實現了投入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的機車總量、機收作業面積、機收水平和節本增效效益再創歷史新高。截至6月24日,全國共收獲小麥3.2億畝,占夏收小麥面積93%,其中機收面積2.63億畝,機收率82.3%,提高1個百分點。同時,“三夏”播種進展順利,截至6月24日,已完成夏玉米機播近1.1億畝,機播率73%,中稻、一季晚稻機械種植1250萬畝,機械化水平達到12%。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2008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從上年20億元增加到40億元,實施范圍從去年的1716個縣擴大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補貼機具種類由去年的七大類24種擴大到九大類33種。為了加快農機補貼實施,春節前農業部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2008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申報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對2008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提前進行了部署安排,并協調財政部于2月25日預撥了農機補貼資金,預撥時間比上年又提前12天。在中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各地也紛紛加大了農機補貼投入力度,據初步統計,地方各級財政共安排農機補貼資金約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截至目前,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進度已經超過60%,各級財政已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約50萬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萬臺套,水稻插秧機4.5萬臺套,聯合收割機3萬臺套,受益農戶已達45多萬戶。
農機化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新技術推廣步伐加快。保護性耕作技術和機械節水灌溉等節本增效技術推廣應用加快。今年農業部在134個縣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帶動500個縣開展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預計達到4000萬畝,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玉米生產機械化等技術推廣范圍逐步擴大。今年全國新增100個部級水稻機械化生產示范縣,全年機插秧面積將新增1000萬畝以上,達到5000萬畝,玉米機播面積將達到2.7億畝,比上年增加約900萬畝;大豆、油菜、馬鈴薯、棉花、甘蔗、牧草等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畜牧業、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力度加大,今年全國油菜機收面積將達到600萬畝,新增約100萬畝。
同時,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管理和實施工作進一步加強,水稻栽植、玉米、馬鈴薯、花生收獲、稻麥聯合收獲等關鍵技術和機具的研究與示范全面推進。重特大農機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趨于穩定好轉。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立足抗災減災奪取全年糧油豐收
- 下一篇:新西蘭培育出“無淚”洋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