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影響我國農業市場經濟運作的5個因素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9-24  閱讀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業開始。

        以前在公社制度下,規定農民進行集體生產,生產后部分產品要交付給政府采購機構,其余的才歸公社農民共有。這樣的制度使農民失去了生產的意愿,因為當農民努力增加生產,大部分產品都歸于其他人所有。改革先實行了承包責任制,讓公社把土地分給個體農戶,農戶要把一定產量交付給公社,剩余的歸自己所有。從經濟理論我們知道,如果生產者只需付出一定的產量、其余的自己保留的話,便不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和產量。引進了承包責任制,使中國的農產品大大增加。從1978年改革后到1984年,農產品總值的年均增長率達到7.1%,接近于以前的兩倍。

        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只改善了農業的生產。我們要認識一個市場經濟的運作,還要了解其他的四個部分,包括銷售和貿易、價格的決定、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參與。本文采用的資料,部分根據黃季焜和ScottRozelle合作寫的《論中國農業》的一章,將發表于由我編輯的勞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手冊》。

        就是在農業生產部分,還有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給予農民15年的土地使用權,到90年代使用權延長到30年。但農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重新分配,用到城市的建設上,導致農民不滿。因此,建立一個穩定的所有權是從事生產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銷售和貿易。農產品可以出售給政府的采購機構,農產品也可以在市場上出售。在上世紀80年代農產品的市場雖然出現了,它們的數量和規模還很小。到1984年,國家采購機構仍購買農民生產糧食的95%以上和生產棉花的99%以上。后來市場擴大了,包括產品出口到國外,且通過民營企業出口。

        從1980年到2000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值每年增長約6%。自2000年以來,總值增長的速度加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到2003年,農產品出口超過了進口。在過去的十年中,食品出口增長快于進口。但是到2010年,中國農產品依然差不多是自給自足的。中國降低關稅的政策增加了農產品的貿易。讓民營企業在農產品貿易市場參與競爭,有助于刺激農產品出口的增加。中國加入WTO后農民收入提高了,因為與外國簽了貿易協定有助于增加出口和提高國內農產品的價格。

        市場經濟的第三個重要部分是產品和原料價格的制定。農產品的價格不應由政府決定,而應由市場決定。應讓市場的需求和供給來決定價格。早在1979年農民已經開始自由設定價格。在改革后的三年內糧食與化肥的相對價格上升了60%以上。在改革后的幾年內,價格的增加刺激了農業生產,從1978年到1984年大米的產量有十分之一左右是受到價格上升的影響。價格的制定還包括農業原料的價格,也應由市場的需求和供給來決定。在中國一般是這樣的。

        第四個部分是金融機構。信貸機構能幫助農民從事生產和投資?稍谥袊r村能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市場發展有限。雖然大部分農民沒有金融市場的幫助,還是能夠進行他們的生產和貿易,因為中國農產品與原料的市場都是用現款交易。所需現款多從外地匯來。

        第五個部分是政府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

        首先,雖然有些農民產銷合作社已經成立,但在2008年只有約20%的中國農村有農民專業協會存在,只有10%的農民參加了這樣的合作社,其數量遠遠低于東亞的其他國家。

        其次,關于農業研究和技術發展,許多西方國家已經由政府提供了,在中國這項工作是由國家農業研究系統提供的。主要的工作是提高產量。在中國只有小部分的農業研發工作是私營部門完成的。原因是農民生產的規模小,并且政府的研發機構“擠出”了私營的機構。

        鑒于上述的農業市場結構是由以百萬計的小農戶和貿易商組成的,他們互相競爭,形成了一個高效率的農業市場。我們可以說中國農業市場的改革幾乎已經完成了?墒枪I市場的改革還有重要的部分尚未完成。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