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如何讓農業保險給農戶帶來最大利益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7-30  閱讀

        離那場雪災已過去6個多月,但儀征棗林灣葡霞園董事長陳健還沒有算清楚這筆賬:年初為100畝葡萄大棚投了100萬元的高效農業險,大年初十的一場大雪壓毀了大部分設施,本以為能從保險公司獲得不少補償,結果100多萬的損失只拿到8萬賠款。面對記者,陳健一臉苦笑。

        7月24日,記者來到陳健經營的葡萄莊園。院子里摞滿了廢棄的大棚支架,這里堆砌的是他人生最慘痛的教訓,損失100多萬,重建投入依然是100多萬。

        “當初政府號召我們參加設施農業險,每畝田的鋼架保了6000元,其他塑料薄膜這些零碎的東西大概4000元,政府補貼60%的保費,我們每畝只掏了192元。”陳健告訴記者,其實每個鋼架大棚的成本是2萬元,但根據政策,只能保到1萬元封頂。

        “看到大雪后葡萄園里一片慘狀,心想幸虧當初保了100萬的設施農業險,應該能彌補不少損失。沒想到理賠員來到田間,幾個公式一算,每畝只賠800塊,總共8萬元。”陳健說,只記得一個大棚膜的成本是1500元,能用三年,保險公司卻按照用一年折舊,膜的損失也不止每畝800塊,何況大頭是壓斷的鋼架。

        從2月到5月,葡霞園一直在修復受損的設施,陳健說,比當初搭建花的錢更多,要把那些斷了的鋼架從田里清理出來,這也需要人工。最后葡霞園恢復原狀的實際支出超過100萬元。“還好我們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如果是一般農戶,一次就垮了。”

        為什么賠償離損失有如此大的差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高效農業險賠付標準省內各地差別很大,但足額賠付的很少,目前省內只有一家保險公司經營,就可能在理賠計算上采用對保戶不利的方式。其實,業內早已盛傳,因為補貼豐厚,農業險已成為最賺錢的險種之一。今年,政府對農業險的保費補貼高達70%,這種低賠付率實際上讓政府惠農政策打了折扣。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國家保監會專門下發《關于加強農業保險條款和費率管理通知》,明令禁止農業保險經營中備受詬病的“封頂賠付”和“平均賠付”,以保護農戶的合法權益。

        揚州大學社會學專家周超認為,雖然是政策性保險,但高效農業險的本質就是財產險,一旦發生了災難性損失,尤其是賠償數額有爭議的情況,應該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不應該讓保險公司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雖然對8萬元的賠償不滿,但陳健依然參加了今年的高效農業險,“今年政府承擔了70%的保費,加大了投入,保了肯定比不保好,但我認為政府部門不能只是掏錢,還要關注如何把好的政策實實在在轉化為農業發展的保障。”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