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走進北京的“創意農業”
走進北京的“創意農業”
拇指大小的袖珍西瓜,刻著“愛”的心形創意西瓜等等。如今,“創意農業”正在京郊悄然興起,形成了首都農業的獨特景象。這一方面源于北京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另一方面,北京市科協的有力組織和強力推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首都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北京市科協在團結首都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首都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7月29日是北京市科協成立50周年的日子,我們展示北京“創意農業”的成果,體現了北京市科協在推動首都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中結出了累累碩果。
院士專家為農企輸送科技營養
創意農業的全產業鏈都凝聚了“新點子”和技術,絕不是靈機一動就能誕生的,它需要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和設計開發的支撐,這一點往往是單打獨斗的個體經營者所不具備的。而北京有豐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專家資源,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為高科技農業企業輸入新鮮科技營養,成為必然趨勢。
去年年底,以植物基因研究、生物育種等高科技農業產品為主業的北京大北農(002385,股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在一年的合約期滿后,與9名在站院士再次續約,這也是北京地區第一家續聘的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
“現在我們和進站院士完全就是一家人。”這是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院士專家工作站主任王丹玉的感受。 “張改平院士給我們做了很多場學術報告,讓我們的科研人員知道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和國際上的技術接軌;劉秀梵院士、陳煥春院士等多次給我們指明研究的方向,讓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王丹玉說,企業是最重效益的,如果進站的院士專家不能帶來明顯的收益,企業是不可能主動要求續聘的。
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來,在新產品研發、研發團隊培育、高端人才培養、項目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實質性的工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2011年,在進站院士的指導下,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豬圓環病毒2型滅活疫苗,順利取得國家新獸藥證書(2011新獸藥證字28號)。這個疫苗一上市,就獲得了廣大養殖業主的好評,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2億元。
從院士專家這里獲得科技營養的不只有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保羅生物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功能性菌劑、生物有機肥、飼料添加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為該企業帶來超過1200萬元的銷售收入;北京德清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引入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給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王丹玉說。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周立軍說:“院士專家工作站正逐步成為科協服務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一項新的品牌工程,對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套餐”為農民送創意
創意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方式,興起于英國、德國、荷蘭、日本等國。這種農業發展方式以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為依托,將科技、人文和個人創造力等資源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從而形成知識經濟的農業形態。
創意農業對知識、技能、創造力,甚至營銷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因而,要做成創意農業,就得先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在北京市延慶縣,于海霞就是這樣一個新型職業農民,她是遠近有名的“女能人兒”,她所創辦的北京富香民奶牛養殖合作社,擁有奶農超過1500多戶,奶牛存欄3800多頭,輻射到周邊7個鄉鎮,年銷售額創4000多萬元。然而,誰能想到,奶牛養殖每年產生大約20萬噸牛糞,這會給水源環境帶來潛在威脅,于海霞曾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農委共同舉辦的“科技套餐工程”給于海霞送來科學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作為整合有效科技資源、根據農民需求配送科技服務的科技下鄉模式,“科技套餐工程”聘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北京食用菌協會理事長王賀祥等專家提出科技創意利用牛糞栽培雙孢蘑菇。這樣一來,牛糞成了種植雙孢菇的原料,而雙孢菇采收后,剩余的生產廢料又可還田做肥料,真正實現了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目前,于海霞創建的北京夏都延香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建起了300畝標準食用菌種植大棚,同時帶動近400人在家門口就業。
除了按需配送的“科技套餐工程”,為了給北京農民輸送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意,北京市科協還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支持下,表彰了102名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90名農業科技服務專家和91名專業技術指導員。在這些表彰對象的帶領下,京郊地區平均每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00余項,比計劃實施前增長近1倍,輻射帶動20多萬農戶,平均增收50%以上。而每年開展的2萬余次農民培訓活動,也讓近14萬京郊農民提高了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創意科普讓農民愛上高科技
在北京門頭溝區綠純蜂業合作社,有一群通過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的養蜂員,這在全國都是新鮮事。而他們能獲得這份職業技能認證,除了得益于經常舉辦新科技知識培訓班,還因為他們有一個愛拍“電影”的農業科技服務專家謝勇。謝勇對簡單的授課培訓的效果很不滿意,于是他邀請了北京農業影視制作中心的專業人員,來拍攝蜜蜂養殖科普宣傳片,還結合這些科普“電影”印制了800冊養蜂實用技術手冊,從而順利推廣了“王臺型蜂王漿生產技術”“有機養蜂生產技術”.
有時候,農民們面對五花八門的科技成果,并不知道哪個學得會,哪個效果好,對于富含高科技因素的創意農業“一見鐘情”的概率也因而很小。這時候,融合新媒體技術的創意科普就派上了用場。
為了解決“技術推廣難”的問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支撐下,在各郊區縣建了一批科普示范基地通州區有27個全媒體視窗,10個科普圖書館;懷柔區有400多平米的太陽能浴池,綜合活動中心配備了2000冊圖書;密云縣編印各類家禽養殖圖科普讀物、宣傳材料2000份,購買雞的解剖模型,建立密清源的網站,利用信息高速路提高合作社的影響力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興區設立了170米長的有機農業技術展示長廊;海淀區為科普示范基地添置科學實驗設備、購置學習資料;平谷區還與中國移動合作,免費為村民發送科普短信,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形式,使科普知識融入生活。
自實施以來,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財政投入累計5484萬元,共表彰獎勵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46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63個,北京市農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
鏈接
日本天價方形西瓜每個售價860美元
方形西瓜是在日本培育的,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存儲,節省空間。它并不是轉基因西瓜,只是人們在培育時,將其放在一個透明的盒子里,所以成熟時它就長成了方形。日本人喜歡把西瓜當作禮物送人。這些方形西瓜尚未成熟時就在日本摘下,銷往俄羅斯。方形西瓜與普通西瓜的味道相同,重量也差不多,大約每個6公斤,唯一不同的就是二者之間的價格。方形西瓜的價格已經迅速上漲到860美元左右,大約是普通西瓜的300倍。和俄羅斯相比,方形西瓜在原產地日本就很便宜,每個大約80美元(約合490元人民幣)。俄羅斯有的顧客購買方形西瓜“只是為了好玩”.方形西瓜在俄羅斯最初售價每個700美元。不過,隨著需求增加,每個西瓜價格一路飆升到860美元。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如何讓農業保險給農戶帶來最大利益
- 下一篇:2013年檢測儀器質量新標準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