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誘蛾技術探討

      來源: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13-01-25  閱讀
        水稻二化螟是上虞市水稻生產中的主要蟲害之一,使用測報燈準確開展病蟲預測預報是抓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直以來,我們主要是通過測報燈誘蛾和稻樁(油菜植株)剝蟲來預測二化螟的發生趨勢,但是剝蟲調查費時費力,發生輕的年份又很難剝到要求的蟲數,因此更加需要一種簡便實用、安全有效的方法來預測二化螟的發生趨勢。昆蟲性信息素這些年已經在蔬菜害蟲的測報和防治上得到了較普遍的應用,效果明顯,既經濟高效,又簡便安全。為探索性信息素在水稻二化螟測報中的效果及其應用前景,筆者于2011年進行了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誘蛾觀測試驗。
        1 性信息素的誘蛾效果
        根據崧廈點誘蛾結果,參考常規燈誘蛾量,性信息素誘蛾效果比較明顯,能夠誘捕到一定的蛾量。通過此次試驗,證明用性信息素誘蛾進行二化螟的測報,其作用基本可以替代原來傳統的測報方法,初步明確了昆蟲性信息素在二化螟測報中的應用前景。
        2 預測預報的技術探討
        2.1 發生期的預測
        通過性信息素對二化螟的誘捕觀測,發生高峰期的時間段與測報燈誘蛾監測結果基本吻合,分別是6月2日,6月30日和7月16(17)日,從6月底到7月下旬蛾量也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通過性信息素誘捕,可以達到與測報燈誘蛾一樣的監測結果。
        2.2 發生量的預測
        由于試驗時間從5月中旬開始,越冬代二化螟前期蛾子發生量無法測定,但對越冬代中、后期發生量及1代二化螟蛾子誘捕效果是明顯的,誘捕到的二化螟蛾量比同期燈下蛾量多。由于昆蟲性信息素測報是一項新開展的工作,歷史積累資料較少,可借鑒的經驗不多,無法確定發生程度。第2 ~ 3代二化螟蛾子由于發生量少,加上發生期長,世代重疊,蟲齡混亂,與同期測報燈誘蛾比較,誘捕效果不是很明顯。
        利用二化螟性信息素開展預測預報工作有幾個優勢:
        一是操作方便,省工省力,受外界環境、氣候影響小;二是與測報燈和誘蟲燈比較,較經濟、安全(不用安裝電線,不產生電費);三是不捕殺天敵,不破壞作物生長。測報燈光對水稻后期抽穗有一定影響,造成燈下的水稻產量損失;而且還會誘捕到一些水稻害蟲的天敵,同時由于燈光誘集作用,在燈下造成殘留蟲害。
        根據試驗結果分析,二化螟性信息素測報技術,可用于水稻第1代二化螟的預測預報工作,通過誘蛾量預測1代二化螟的發生量與發生期,從而正確指導大田防治。但在水稻第2 ~ 3代二化螟預測預報上的應用還需進一步試驗。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