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2008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方案
2008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方案
一、發生趨勢
2008年全國水稻病蟲以遷飛性、鉆蛀性害蟲和流行性病害為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主要病蟲仍呈嚴重發生態勢,發生面積預計14—15億畝次,其中稻瘟病在西南、江南中西部和北方部分稻區中等發生,發生8700萬畝次。紋枯病在華南、江南、長江流域及江淮稻區偏重發生,發生2.58億畝;條紋葉枯病在長江下游、華北和東北稻區發生3000萬畝;稻飛虱在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區仍呈大發生態勢,發生4.44億畝次;稻縱卷葉螟在長江中下游、江南大部、華南北部、西南中東部稻區大發生,發生面積約3.48億畝次;二化螟在江淮、長江下游大部、華南北部、江南東部、西南中北部以及東北部稻區發生2.45億畝次;三化螟在華南大部、長江中游發生5300萬畝次。
二、目標與任務
。ㄒ唬┠繕
重大病蟲害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其中綜合防治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上,農藥使用次數比上年減少1-2次,防治總體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總體損失控制在5%以內,單個重大病蟲害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
(二)防治任務
重點對19個省區市的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等重大病蟲的重點發生區實施防治處置10億畝次,其中,稻飛虱防治3億畝次,稻縱卷葉螟防治3億畝次,稻螟蟲防治2億畝次,稻瘟病防治5000萬畝次,其它重大病蟲害防治1.5億畝次以上,
華南稻區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瘟病和紋枯病為重點;長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區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紋枯病和條紋葉枯病為重點;西南稻區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瘟病為重點;北方稻區以稻瘟病、二化螟為重點。
三、技術措施
(一)防治策略
以作物為中心,以重大病蟲為主攻對象,強化源頭控制和暴發流行區的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協調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廣應用生物、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依賴,努力實現節本增效和可持續控制。
。ǘ┓乐芜m期和指標
稻飛虱:華南早稻和晚稻中后期、西南單季稻分蘗期和穗期、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和單雙季稻混栽區中后期、環渤海灣單季稻區中后期,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幼蟲高峰期密度達到1000頭/百叢時實施藥劑防治(重點蟲源區控制在500頭/百叢以下)。
稻縱卷葉螟:華南早稻和晚稻中后期、西南單季稻分蘗期和穗期、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和單雙季稻混災區中后期,稻縱卷葉螟卵孵化高峰期至2齡幼蟲高峰期防治指標為60-100頭/百叢,分蘗期可適當放寬防治指標,涵養天敵,保護稻田生態環境。
螟蟲:華南稻區早稻、西南單季稻分蘗期、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和單雙季稻混栽區前期和中期、北方稻區中期,二化螟防治指標為分蘗期枯鞘株率達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塊數達每畝50塊。防治三化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卵塊數達每畝40塊時防治枯心。
稻瘟。何髂蠁渭镜緟^、長江中下游早稻和中晚稻、北方單季稻、華南稻區早稻和晚稻防治葉瘟和穗頸瘟,當分蘗期田間出現急性病斑、發病中心或病葉率達到10%時實施藥劑防治,重點做好抽穗破口期的藥劑預防。
紋枯。洪L江中下游單季稻和中晚稻中后期、華南稻區早稻和晚稻中后期,當田間病叢率達到20%-30%時進行藥劑防治。
條紋葉枯。褐攸c做好傳毒介質灰飛虱的防治,降低蟲源基數,治蟲防病,降低病毒傳播幾率。江南、江淮和北方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發生區嚴格控制帶毒灰飛虱蟲口密度(秧田期在20頭/平方米,移栽至分蘗期30—50頭/百叢)。重病田同時配合施用抗病毒藥劑。
。ㄈ┲魍萍夹g
1.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技術。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將近化蛹時,及時深耕灌水浸田,浸沒稻樁7-10天,降低蟲源基數。螟蟲卵孵化始盛期,將田水排至3厘米以下,降低蟻螟為害葉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2-3天,可殺死大量幼蟲。雙季稻連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時翻耕灌水,水深淹沒稻樁。
2.蘇云金桿菌制劑防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技術。田間螟蟲和稻縱卷葉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蘇云金桿菌(Bt)制劑防治,對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水稻生長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護稻田天敵,維持稻田生態平衡。蘇云金桿菌(Bt)對蠶高毒,應注意臨近桑園的稻田慎用。
3.枯草芽孢桿菌制劑防治稻瘟病技術。在葉(苗)瘟出現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抽穗破口期遇陰雨天氣時,采用枯草芽孢桿菌制劑均勻噴霧,齊穗后再噴1次,對稻瘟病有良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不污染環境,對作物安全。
4.寧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技術。水稻病毒病感病初期,采用寧南霉素與防治傳毒介質昆蟲殺蟲劑配合使用,根據田間害蟲蟲口密度和帶毒率情況連續用藥3-4次,對減輕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等病毒病感病和顯癥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5.稻鴨共育技術。利用鴨子在稻田中穿梭覓食,可起到捕蟲、吃(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壯生長的作用,減輕水生雜草、稻飛虱、稻水象甲、葉蟬、螟蟲、紋枯病等病蟲草害的為害。于水稻移栽10天后開始投放幼鴨,抽穗前收鴨,一般每畝放鴨10-20只為宜,放鴨期間不施用化學農藥。
6.害蟲誘殺技術。利用害蟲成蟲的趨光性,成蟲發生期害蟲在稻田設置頻振式殺蟲燈,可減輕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葉蟬、稻黑蝽、稻癭蚊等害蟲的種群數量。集中連片稻田,積極示范應用昆蟲化學信息素誘殺二化螟技術。
7.高效、低毒、環保型化學農藥應用技術。重點推廣噻嗪酮(撲虱靈)、吡蚜酮等藥劑防治稻飛虱技術,吡蟲啉防治白背飛虱、灰飛虱以及在低抗性區褐飛虱;丙溴磷、氟鈴脲等昆蟲生長調節劑防治稻縱卷葉螟技術(低抗區、非桑蠶區可結合應用殺蟲雙等沙蠶毒素類藥劑),咪鮮胺、春雷霉素、三環唑等藥劑防治稻瘟病技術,感病品種、常發區當天氣有利發病時第1次用藥后7-10天再補治1次。為保護稻田生態生物多樣性,應控制氟蟲腈(銳勁特)使用次數,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宣傳和培訓
重點防治區要針對基層技術人員開展防治新技術培訓,并結合綜防示范,舉辦20間農民田間學校,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廣泛宣傳重大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
。ǘ╅_展防治示范展示
農業部將繼續在水稻主產區安排一批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以點帶面推動大面積綜合防治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各省也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省、市縣級示范區,擴大示范范圍,加速新技術的推廣。積極開展病蟲災損失評估方法和防治效益的研究,不斷提高植保減災的科學性。
(三)推動專業化應急防治
水稻重大病蟲大面積嚴重發生時,采取專業化防治、聯防聯治和群防群控相結合的應急防治措施,提高重大病蟲的應急防治處置能力,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測土配方施肥將惠及更多農民
- 下一篇:浙江省2008年水稻重大病蟲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