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發展現代農業 實現農業發展農村繁榮

      來源: 中國農技推廣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8-03-04  閱讀

      郭瓊 黃幼玲(1.農業部圖書館北京100026;2.中國鄉鎮企業總公司)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村繁榮和諧、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通過傳統農業的“進化”。實現農業現代化;通過傳統農業的“退化”,實現農業資源的生態與環保化;通過傳統農業產業的“異化”,實現農村的城鎮化、城市化。最終實現減少農村,減少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經濟、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筆者認為,從大的方面,應突出抓好如下工作:

      1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階段,既承擔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的歷史重任,又面臨著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才能緩解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拓展農業發展領域,提升農業競爭能力,實現農業又快又好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建設現代農業需要不斷提高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的能力,這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個強有力的支撐。建設現代農業,我們所面臨的首先是一場效率革命,即將高耗低效的資源型生產轉變為低耗高效的科技型生產,針對西北干旱缺水,蒸發量大的現實,應大力發展節水旱作馬鈴薯、棉花等作物;其次是償還高昂的生態和環境債,采取退耕還林還草,以及禁止開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等強制性措施。著力發展生態移民、勞務輸出和集約高效農業,修復受損生態,逐漸形成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農業生產系統;第三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條件下,加快種植結構調整,發展旱作糧食生產,保護糧食安全。

      2005年我國農業生產中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48%,而發達國家則在70%左右。這表明我國先進科技推動農業發展的潛力還很大。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土地、水域資源日益短缺,農業生產對科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圍繞農民增收,就必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初級農產品的質量,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儲藏、保鮮等技術,延長農業產業鏈,大幅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這些也都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來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一是農業結構調整僅靠量的增減已沒有大的潛力,質的提高和產業升級正成為結構調整的重點。中國水果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10%以上,但貿易量卻只占2%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質量不高、口味不合、包裝差。二是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進程加快,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轉向更多地依靠高新技術的投人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這方面,我們的差距更大。三是農業發展所依賴的土地、水等資源的日趨緊張,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農業正由“資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轉變。發展特色農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標準化生產,才能真正將特色資源變成優勢產品,創出品牌效益。四是加入WTO以后,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我們在農業的若干領域率先實行技術跨越,高起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新興產品,突破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走向國際市場。2006年5月29日日本開始實施的食品農產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量肯定列表制度。使中國出口農產品的l/3受到嚴重影響。這需要我們盡快研究提出應對策略。

      2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培養造就現代新型農民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還不高。急需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使之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扒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一是要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大中專學生與后備勞動力。二要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和科技素質,促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的實施規模,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是廣大農村發展經濟、改善生態、減少農民,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措施之一,全國已有許多成功經驗,要堅持不懈,不斷創新提高。三要堅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著力提高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專業素質,不斷加快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步伐。因此,各地必須緊密結合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統籌規劃、分類實施,增強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特別是在特色種質資源發掘選育、保存、創新與新品種定向培育、畜禽健康養殖與疫病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農業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態安全、環保型肥料、農藥創制與信息化等重點領域,要培養一大批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業務骨干,以促進農業乃至整個生物技術產業的大發展。

      3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在保證糧食穩定增產的同時,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優化農產品結構,加快發展以優質專用糧食作物、經濟效益高的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與制種業、節糧型草食畜牧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水平。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借助國空積極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契機,以提高民營經濟運行質量為目標,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為平臺,引導私營經濟向園區集中,向農村延伸。努力做大做強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發展后勁足的支術產業和骨干企業,著力構建以重點企業為支柱,中小企業為基礎,資源配置合理、比較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較強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新格局。按照以產業化打造農業、以科技化提升農業、以園區化經營農業、以標準化管理農業的要求,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切實加在馬鈴薯、草食畜牧業、制種業、瓜果蔬菜與中藥材等產業基地建設力度,將種質優勢變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商品優勢,最終實現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4 加強農技服務及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業“新四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必然要走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道路,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簡稱“農業‘新四化’”)。加強農業技術服務休系建設,用高科技武裝農業,使農村擺脫自給自足、封閉落后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同時也是農業中的商品經濟代替自然經濟的過程,是農業商品化、市場化驗室過程。農村經濟市場化,就是要使農業、農村和農民融入整個市場體系,提高農業產品的商品率,使農民由自給自足的個體勞動都變成從事企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的現代農業的生產都和經營者。推進農業現代化,還要求建立適合市場經濟、適合社會化生產的現代企業模式,也就是要有企業化的現代經營模式和生產組織形式。農業現代化一定要走農業企業化的發展道路。農村經濟必須大力促進農產品流通。要在進一步規范現有各類養殖協會、水果蔬菜協會、中藥村協會等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上,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圍繞地域和產業特點,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引導農民自發創建各類產業合作組織,將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完全集約起來,充分發揮各級供銷合作社的作用,促進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努力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大力鼓勵龍頭企業以各種利益聯結方式,實施“公司 基地 農戶 標準化生產”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品牌經濟,以品牌產品轉換成特色產業、特色商品,大力促進農產品流通,使農民真正從特色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得到實惠,收到實效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