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發展特色農產品 打造山西老陳醋特有品牌
發展特色農產品 打造山西老陳醋特有品牌
展館西部,平遙牛肉發現比鄰而居的雁門肥羊在和自己爭搶肉食愛好者的胃;太原展區,山西老陳醋正打量著太行小米這個小字輩;吉縣蘋果和臨猗蘋果同在一個屋檐下——晉南蘋果展區……剛剛閉幕的第三屆農博會上,不論是熟面孔,還是生面孔,不管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都屬于一個大家庭——山西特色農產品。
記者調查走訪發現,借經濟轉型發展的契機,通過農博會這個大舞臺,我省正筑就一條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山西特色現代農業正如鮮花般綻放,魅力四射。
“老字號”老當益壯
說起山西特色農產品,人們首先想到的會是什么?相信“老陳醋”會是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在太原展區,水塔等山西老陳醋企業占據了不少展位。而本月17日舉行的“健康隨醋而生”太原主題活動,更是讓山西老陳醋成為展會的主角。
秉持傳統,兼容創新。展示傳統釀造技藝的同時,水塔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得最多的是科技與創新。“我們把傳統釀醋工藝的精華與現代生物科學結合,開發出了醋飲料、保健醋、口服液等多種新產品,讓它們既保留了傳統食醋的風味,又具有了多種保健功效。這樣新品在農博會上特別受歡迎。”記者也看到,借助農博會,更多的“時興醋”被市民所認識、喜愛,并由此迅速走上了老百姓的廚房和餐桌。
因為有了新成員的不斷加入,山西老陳醋也展現出了更加充沛的活力。清徐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的醋產品已經包括了陳醋、老陳醋、風味醋、保健醋、飲料醋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去年,單我們一個縣的銷售收入就突破20億元。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60億元。”由傳統產業向現代高科技方向轉型,由單一調味品向保健養生品方向轉型,由地域品牌格局向國際品牌戰略格局轉型。清徐縣為山西老陳醋描繪了這樣的藍圖。而農博會,自然成了這個傳統產品煥發青春的一個絕佳舞臺。
新產品新秀輩出
在本屆農博會開幕式當天,王萬保就和北京一個批發市場簽訂了7500萬公斤水果的供貨協議。王萬保是臨猗縣北辛鄉卓逸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在晉南蘋果展區,他的關公藝術蘋果既搶眼球,又搶手。
運城是關公故里,王萬保打關公文化牌賣臨猗蘋果。關公藝術蘋果已經開發出多個系列產品,“武圣關公”系列包括夜讀春秋、單刀赴會等品種。“1斤蘋果算下來成本增加約5分錢,售價卻比普通蘋果多出數倍。”王萬保說。臨猗縣三分之二的土地種植蘋果。蘋果好賣嗎?王萬保說,他在20多個省市設了銷售網點,年銷量達3500萬公斤。
在太原展區,山西富硒香農業有限公司展臺上,小米的包裝簡潔卻不失精致。這種小米產于太行山深處,當地地理環境得天獨厚,被譽為“極品小米搖籃”。不遠處,陽曲縣振華種養殖合作社也在推銷小米。據介紹,由于地形獨特、有效積溫高等原因,陽曲小米品質優、口味佳,質量上乘。農業部門有關人士介紹說,這兩家企業生產的小米都屬于太行小米。太行小米、晉南蘋果、雁門肥羊……這些都是山西新近崛起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本屆農博會也是他們第一次以這樣的名義亮相。
老的歷久彌新,新的強勢崛起。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在農博會上這樣總結。
這“陣勢”前所未有
將目光和思維從農博會的精彩中“拽出來”,放開眼界,捋捋思路,記者發現,其實,除了家門口的農博會,近兩年來,山西特色農產品正以從未有過的勢頭沖出娘子關,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將特色優勢向市場優勢轉化。
這兩天,隨著“山西品牌中華行”走進大上海,山西特色農產品刮起陣陣旋風。上海,已經是“山西品牌中華行”今年的第五個站點了。所到之處,當地人及經銷企業圍觀、搶購山西名優特產品已成為“慣例”。9月,淘寶網“特色中國·山西館”開館。山西老陳醋、汾酒、平遙牛肉、沁州黃小米、右玉小雜糧、晉南水果……盡可“一網打盡”。再往前看,2010年11月開始,山西農產品北京展銷周多次舉行,我省特色農產品的目光聚焦京津大市場。而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群建立展銷中心,又顯示出山西特色農產品輻射市場的戰略意圖。
表面風光,內里實惠。數字是對山西特色農業最好的注解:2011年和2012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接連邁上5000元、6000元兩個臺階;龍頭企業銷售收入持續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長……山西農業,正變成增收的聚寶盆,發展的新天地。
“晉字號”迎來春天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山西特色農產品遲遲未能給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帶來令人驚喜的收益。那么,上述新氣象又從何而來?
“變化始于2010年。”省農業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我省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民,農民收入的近一半依靠種養業。一直以來,受自然條件限制,我省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農民增收相對緩慢。20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在全國第22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09元,在中部排末位。要實現山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重點在農村;山西在全面轉型中趕超跨越,難點在農業。有了這樣俯瞰全局的戰略眼光,2010年7月,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一錘定音:農業現代化是山西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根本依托之一。農業現代化對我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農產品資源稟賦,走出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視角一變,天高海闊。短時間內,我省從制定戰略、出臺規劃到措施跟進,一氣呵成,高歌猛進。2011年,雜糧、畜牧等山西特色農業產業的規劃布局成為我省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和重點。我省出臺10項惠農政策,補貼資金22.44億元。2012年,雜糧、畜牧振興工程啟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進入轉型提速軌道。我省再出臺10項惠農政策,補貼資金超過50億元。2013年,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發展特色高效農業,集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品牌。我省再推10項政策,補貼資金在上年基礎上增加8.9億元。
政策涉及面之廣、含金量之高、實施力度之大,為山西農業歷史上少有,足可看出我省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的決心。
抓“特色”興晉惠民
放眼中部六省,各省都搶抓中部崛起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機遇,從地區優勢入手,發展現代農業。安徽發展茶葉、水果、麻類,以優勢帶動全局;河南發展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業發展……他們給山西的啟示是:山西農業必須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開拓創新,實現跨越發展。
“其他地方沒有的,山西獨有;全國少有的,山西特有。”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山西農業現代化必須“特”字當頭。山西不是糧食大省,農業之長在特色。既然農業小省的現實無法改變,那就立足省情,揚長避短,緊緊圍繞一個“特”字,把我們的“小”農業作出大文章,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讓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豐盛起來,讓農業在山西在轉型跨越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選擇最有優勢、最能體現山西鮮明特色、在全國能夠形成較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和產品集中力量扶持。今年,省農業廳決定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太行小米、呂梁紅棗、雁門肥羊、平遙牛肉、晉南蘋果、山西小雜糧、山西核桃、山西老陳醋,成為重點發展對象。
羊肉、核桃、紅棗……盯著這些特色農產品的不是農民,不是農業企業,而是參與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山西焦煤、陽泉煤業(600348,股吧)等煤炭大型企業。目前,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正在實施和開工建設的項目達到153個,總投資額576億元。這些催人奮進的事實預示著,在希望的田野上,山西特色農產品必將譜寫出一篇篇嶄新的華彩樂章。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