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金秋十月 看各地農業開出喜人的成果
金秋十月 看各地農業開出喜人的成果
十月的秋天,正是楓葉飄紅,菊蕊齊放的季節;正是碩果累累,顆粒歸倉的季節。14日至16日,如皋市農業農村工作專題培訓班的全體學員走訪了常州嘉澤鎮夏溪花木市場、張家港錦豐鎮農機服務中心、常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上海市松江區浦凈蔬菜專業合作社等處。一路走來,學員們領略了其他縣市農業農村工作亮點,在參觀中思考,在思考中求新變。
產業發展亮點紛呈
【鏡頭一】:在嘉澤鎮家綠園藝的植物工廠,全套引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智能溫室大棚,從播種到催芽,從補苗到篩選,從搬運到澆水,每一個環節,都通過計算機的控制來完成,真正實現了無人化種植。
沙家浜現代漁業產業園內,健碩的大閘蟹“武裝齊全、橫行霸道”。從方魚塘上覆蓋的太陽能板到池中設計的供氧裝備,從手機APP養殖軟件植入到精巧的產品追蹤系統,處處展現著科技的力量,輪番沖擊著學員的視覺。
【畫外音】:花木盆景、特色漁業也是如皋市農業發展的兩大特色產業,參觀中,培訓班學員真切地感受到了蘇南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強勁脈搏:“通過走出來,學習到了不少先進的技術與理念,今后,如皋市將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234’產業板塊為基礎,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
園區規劃多元色彩
【鏡頭二】:常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有25000平方米智能溫室以及700平方米節水灌溉遠程監控服務中心,開發了國內領先的基于物聯網和精準農業技術為主體的智能農業管理平臺。
張家港鳳凰鎮水蜜桃科技示范園以現代化科學技術為支撐,將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農業種植相結合,將生產與休閑、加工貿易相結合,主要建設三區一園,即:生態水蜜桃種植區、水蜜桃新品種栽種示范區、產學研合作示范區及水蜜桃主題公園。
【畫外音】:近年來,如皋市農業園區致力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標準,“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溝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效農田美景雛形初顯;以綠色和有機產品為標準生產,大力發展規模化、專業化和生態化生產模式,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如皋市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家庭農場如火如荼
【鏡頭三】:當培訓人員來到松江區泖港鎮腰涇村,34歲的村民李春鳳正在打掃豬圈,自2008年開始,他與家人嘗試糧食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經過三年的努力,逐步發展成“種糧+養豬”相結合的種養結合家庭農場。
位于上海市浦凈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試點地塊里,一座座8米標準鋼棚,排列得整整齊齊,大棚間的水泥路干凈整潔。據介紹,合作社現種植面積3850畝,輻射帶動周邊13個村600多家農戶,解決勞動力就業100人以上。
【畫外音】: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近年來,如皋市相關部門積極引導,大力扶持,精心培育了一批家庭農場,經營領域涉及優質稻米、高效果蔬、優質畜禽、高效花木、特色水產的生產、加工、銷售和生態旅游等的推廣。參觀人員紛紛表示,下一步如皋市將進一步研究探索,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典型培育力度,重點發展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水平高、運行模式佳、經濟效益好的家庭農場。
短短兩天半的時間,培訓班學員輾轉多地,其他縣市在水產養殖、園區規劃和經營模式創新等方面展現出的經驗與領先優勢讓學員們干勁倍增,大家一路看、一路想、一路總結,在農業經營方式、產業結構、技術手段深刻變革的當下,如皋市政策針對農業逐步傾斜,基礎設施愈發完善,現代農業發展呈現強勁勢頭。學員們紛紛表示,要充分利用這次學習機會,參考成功經驗、引入創新機制、推廣科學辦法,全面加快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不斷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讓更多的百姓共享如皋市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豐碩成果。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合肥:打造全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示..
- 下一篇:江蘇省舉辦大型儀器技術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