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信息化是自動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的關鍵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9-29  閱讀

        本世紀以來,自動化儀表產業經濟運行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經濟指標不斷創新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儀表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在重大工程項目中的應用不斷取得突破。

        2012年4月9日,工信部在京召開2012年行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啟動會,開展儀器儀表等18個領域內18個細分行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

        2012年6月27日,儀器儀表行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啟動會議在北京舉辦。中儀協專職副理事長李躍光闡述總體方案,在工業自動化儀表分行業選擇50家企業進行評估,聯合自動化儀表分會、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在工信部總體組的指導下共同推進這項工作;成立了以協會和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主要領導為主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協調工作;成立了以奚家成為組長的專家組,以及以協會、分會、自動化儀表企業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為主的工作組,并將繼續完善。

        2012年7月24日,儀器儀表行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專家組基本確定行業兩化融合的各項評估指標《儀器儀表行業“兩化融合”評估指標體系(討論稿)》。

        2012年9月19日,“儀器儀表行業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上海片區培訓”成功召開。培訓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產業信息化處王建偉處長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資金。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資金是中央財政安排、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門預算、用于支持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的資金;專項資金的主要目的是圍繞工業轉型升級的目標任務,通過支持需求迫切、預期效果顯著、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專項資金采用項目補助方式。2012年對項目的補助金額原則上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原則上補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專項資金申報過程中,需要對兩化融合狀況進行評估。

        而在這一年之多的兩化融合發展中,儀表行業已經普遍認識到提升兩化融合的重要性,并不斷推進企業的兩化融合工作。很多企業將推進兩化融合工作上升到企業戰略高度,成立信息化部門,具體負責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部分企業已經聘請有國外知名企業生產管理經驗的專家,參與企業兩化融合提升工作,指導改進生產管理方式,進行工藝流程再造等。企業希望通過將信息化技術融合到采購、銷售、財務、庫存、生產等各個環節中,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而最終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其實對于自動化儀表行業推進兩化融合工作來說有兩方面的需求。一個是行業本身的需求,另一個是為其它行業實現兩化融合服務的需求。因此,自動化儀表行業必須大力推進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提升企業的研發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促進行業企業快速發展。目前自動化儀表行業基本完成了產品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絕大部分產品已經采用數字技術;同時在智能化、網絡化技術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展,加快了向中高檔產品發展的速度,開發了一批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的中高檔產品,并實現產業化和推廣應用。

        行業企業的生產自動化水平

        由于國內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需求旺盛,國外產品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并牢牢占據高端市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國內產品在中低端市場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來自國外“經濟型產品”的擠壓,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自動化儀表行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不斷加大自動化裝備資金投入力度,紛紛購買數控機床、貼片機等自動化生產和檢測設備;同時加強研發適用于企業生產過程和檢測環節的專用工裝設備,不斷提升企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的環節。通過提升自動化設備水平來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優勢。

        行業企業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自動化儀表行業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信息化的投入,搭建信息化的硬件平臺,購買信息化設備,行業已經具備比較堅實的信息化硬件基礎。目前很多企業已經購買了ERP軟件,統一了客戶、原材料、產品、財務科目等編碼,應用了財務、供應鏈、庫存管理等模塊,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和產品自身特點向生產過程延伸。但是整體來說行業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多集中在采購、銷售、財務、倉庫方面,并且管理信息化水平較高。

        盡管有諸多進步,但是仍然存在差距。目前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進步大多集中在流程工業用測控裝備,而適用于離散工業用的傳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管控軟件等基礎薄弱、發展緩慢,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其次,科學儀器因為量小、技術難度大,而國外的產品技術和應用又成熟度高,因此,除個別品種外,國內的高檔產品少有突破性進展。

        自動化儀表行業與國內目前兩化融合水平較高的鋼鐵、汽車等行業不同,它們由于引進國外的成套技術和生產線,兩化融合基礎較好,自動化儀表行業完全是企業依靠自身的努力來改進生產和管理現狀,從而提升企業的兩化融合水平。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理事長奚家成曾表示儀器儀表6月行業的出口突現負增長,但由于出口交貨值仍保持10%左右的正增長,預計下半年出口將回升到一位數的低速增長。工業自動化和電工儀表行業的企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部分企業已設立信息化的機構和專職人員,且高薪聘請國外技術專家指導,而起步早、有基礎的企業已著手結合現代生產模式推進生產過程信息化,并以此為核心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按訂單生產、可追溯生產,以徹底改變企業面貌,提高內涵素質,應對新一輪競爭。如出口無意外情況,行業全年的產銷增幅將超過年初的預測值16%,達18%左右,全行業總產值將超過8000億元。而利潤同比增幅也將從年中低點12.45%回升達到全年預測值14%以上。

        生產管理規范化

        自動化儀表行業企業要切實推進兩化融合,要有堅實的基礎作為支撐,并達到規范化的生產管理要求。

        裝備化水平和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裝備化不是裝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而是與產品特點及生產技術訣竅結合越緊密越好。行業企業要添置有信息化功能的先進設備,消除生產過程仍然存在的無裝備環節和“可信息化度”極低的落后環節;研發并應用符合產品要求的專用信息化生產設備,走通用設備和自主研發專用設備相結合的道路,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無縫連接”。分析樣本企業數據,可以發現,工業設備設施基礎較好的企業,其生產管理和制造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高。

        規范化是企業生產過程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對手工業階段開始即已存在的生產過程隨意性的反制。在生產過程建立內容完整、規定嚴密、“無縫”的規范性文件,是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基礎。重點是實現生產工藝過程的規范化,主要是規范工藝術語,確定工藝編制標準、有效管理和利用工藝技術和經驗等,消除生產工藝人為因素的隨意性,從而在此基礎上最終實現規范化的生產管理。

        構建比較好的網絡環境,建立相應的網絡架構。有了這些堅實的基礎,并在裝備化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在規范化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化,真正實現裝備之間的信息流通,為企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產過程信息化

        自動化儀表行業兩化融合的核心和基礎是生產過程的兩化融合。構建以生產過程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即實現生產過程信息化并建立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是行業兩化融合提升的關鍵點和突破口。

        自動化儀表行業很多企業過分強調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在企業信息化中的作用,忽視了底層設備的基礎信息采集,導致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成為兩化融合的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有些生產環節甚至還是手工生產,這些都直接導致生產制造過程的“可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系統無法直接從工序和設備自動獲取信息,因此行業要積極推進生產過程信息化。生產過程信息化作為行業兩化融合提升的關鍵環節,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系企業兩化融合推進的深度。分析樣本企業數據,可以發現,生產制造信息化程度高的,其產品設計和生產制造集成水平、管理與控制集成水平和產供銷集成水平相應程度會較高。

        在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基礎上,在生產過程各環節實施和應用MES等信息化支持系統和平臺,即建立MES,可以使底層生產的實時信息和上層企業資源管理的各類信息貫通和融合。

        自動化儀表行業多為中小型生產企業,產值規?傮w不高,信息化投入資金有限,因此對MES的性價比,尤其是價格非常敏感。現有制造執行系統功能全,價格高,二次開發工作量大,大部分自動化儀表企業很難承受。因此,應研發適用于中小型制造企業的MES,或者嘗試在原ERP系統的基礎上,擴展生產過程管理模塊,涵蓋MES功能。

        生產模式現代化

        自動化儀表行業是典型的機電一體行業,國內大部分企業存在產品可靠性不高、效益較低和交貨期較長等問題。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企業需要在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基礎上建立現代生產管理模式。

        企業要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按訂單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保證質量,而不是依靠最終檢驗,并要依靠質保體系提升可靠性,質量可追溯,要以“無縫連接”的裝備化水平消除隨意性,最終保證產品質量。另外,企業還要依靠信息化生產管理系統調度和管理生產,減少在制品,保證生產節拍和均衡性,實現零庫存或極限庫存,提高生產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