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農業機械實際應用時困難不少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7-26  閱讀

        近日,在渝召開的全國主要農作物現代種植模式培訓交流會上,農機農藝融合成為來自16個省市(區)農技人員和企業代表的熱議話題。

        現狀--

        地形和種植規模限制,農機農藝融合較難

        “機械化水平受制約,很大一個因素在于農機農藝不配套。”市農委總農藝師劉保國說。所謂農藝,指的是農作物的栽培、育種、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藝。

        據了解,我市從本世紀初開始探索水稻機插秧技術,陸續開展了對機插秧品種篩選、肥水管理、栽插規格等方面研究,并于2005年開始大面積示范。從2010年開始,我市農業、科研部門開始對油菜全程機械化進行聯合攻關,并相繼在產油大縣開展機播機收示范。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去年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雖超過33%,但較之全國57%的農機化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油菜機械化收獲比例非常低,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機械化生產還處于科研試驗階段。

        農機農藝發展不均衡,丘陵山區地形和農戶生產規模的限制,使得目前我市農機和農藝融合還有一些問題。

        劉保國介紹,其中一大難題,在于間套作種植缺乏統一規范。

        復雜的生態條件、悠久的栽培歷史,衍生出多種糧食栽培模式。我市通過發展間、套作等多熟種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與產出率,農民得到了實惠。然而,這樣的種植和收獲技術較少考慮機械化作業方式的技術特點,即便是同一種栽培模式,都缺乏統一的農藝規范。

        以山區常見的玉米套種大豆模式和馬鈴薯玉米紅苕套種模式中,玉米“開廂”這一工序為例:大面積生產一般按照1米、1.2米、1.6米等不同寬度開廂,而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可能導致帶幅不同、株距不同、行距不同、栽培密度不同。

        種植規模小,也制約了農機發展。由于丘陵山區土地分散,人均種植規模小,戶與戶之間栽培技術不同,作物的農藝性狀也不同,統一機械化操作難度大。梯田坡度大,大型農業機械上不去,而小型的微耕機、收割機在實際使用中效率低下,操作復雜,也不利于全程機械化。

        品種選育,也跟不上機械化生產。以油菜為例,我市油菜多在晚秋時播種,次年春夏之交時收獲,適收期短。特別是移栽油菜,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開裂,成熟期不一致,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油菜機收的發展。如何在現有的優良品種中篩選出具有抗倒伏、抗裂角、熟期適中、株型緊湊、株高中等、耐密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成為油菜品種選育的一大難題。

        對策--

        完善種植技術體系,適應機械化作業

        破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在哪里?

        “現代種植模式就是要實現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農業部種植業司糧油處調研員曾令清說,國內外實踐表明,農機農藝融合,相互適應,相互促進,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過去,搞農機的人不會農藝,搞農藝的人不了解農機,沒有建立有效聯合的機制。”市農技推廣總站書記李杰說,制定與機械化種植和收獲方式相協調的生產技術體系,農機、農藝聯合攻關、深度融合,已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

        他介紹,下一步,我市農技部門將抓緊完善種植技術體系,以適應機械化作業,對旱地主體耕制進行優化。按照標準化、機械化的原則,對馬鈴薯玉米紅苕套種等耕制中的配套技術的標準,如行距、廂寬、機播、起壟、機收等開展集成研究,同時對工序進行優化,推進旱地間套作栽培模式機械化。同時,研究中稻油菜輪作、中稻榨菜輪作等模式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重點在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插秧、機防、機收以及油菜機播品種選擇、播種密度、肥水管理及聯合機收等方面進行技術組裝、機制研究。此外,對目前效益較高的種植模式,如秋馬鈴薯油菜玉米套種、馬鈴薯玉米蕎麥套種、高粱榨菜輪作等進行研究,重點探索集成高效益模式種植技術及生產、加工技術。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