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準確分析甘草種子質量的方法
準確分析甘草種子質量的方法
甘草一是屬于豆花蝶形花亞科的灌木狀多年生植物,在中國主要集中在二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是中國的傳統中藥,有“國老”、“十方九草”之譽。
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等功效。甘草莖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是一種優良的牧草,甘草對維護生態平衡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食品、飲料、卷煙、化妝品等工業中也有著廣泛的用途;诟什-廣泛的用途,世界各國對甘草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山于對甘草無計劃的采挖,使甘草資源遭到少,認重破壞。
近年來,甘草的人工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但口前市場上流通的種子絕大部分仍然處于原始生產和自然采集階段,加上長期重復使用,種子質量逐漸退化,影響其藥材的質量。優質種子是生產優質藥材的前提條件,筆者對口前市場上出售的甘草種子進行質量分析,以闡明中國口前市場上的甘草種子質量狀況,以期為中藥材種子貿易的規范化、中藥材生產及其種子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甘草種子,其編號、產地及購買地見表1,實驗于2004年5-8月進行。
表1 實驗材制
1.2 儀器
光照培養箱、種子風選凈度儀、放大鏡、真空吸種置床儀、電子天平、發芽盒、濾紙、鑷子、尺子
1.3 方法
1.3.1 凈度分析
扦取30g樣品,在凈度分析桌上將樣品分為凈種子、其它植物種子及雜質兩種成分,分離后分別稱重,計算凈度。
1.3.2 測千粒重
扦取1000粒種子,用電子天平測定其重量,重復3次。
1.3.3 測量種子大小
取50粒種子,排成一排,測定50粒種子的總直徑。計算單粒種子的直徑。重復3次。
1.3.4 發芽試驗
(1)直接發芽:將發芽盒用70%酒精消毒后,盒內鋪二層濾紙,加蒸餾水濕潤,將100粒種子整齊擺在發芽盒內,25 ℃培養箱內光照培養。每天注意往發芽盒內加水,保證發芽盒的濕潤,到試驗第l0d統計種子發芽數、硬實數。設3次重復。
。2)濃硫酸處理發芽:不同來源種子各取300粒,加入98%濃度的濃硫酸1ml,混拌均勻,浸泡70min,再用清水沖凈。然后按上述方法進行發芽試驗。到試驗第l0d統計種子發芽數、硬實數及霉變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千粒重
從圖1可看出,5份新疆甘草種子的千粒重均在1Og以下,最低為9.225g,最高也僅有9.617g,寧夏和內蒙古的甘草種子的千粒重都在11g以上,其中內蒙古杭錦旗甘草種子的千粒重達到12.705g,寧夏同心甘草種子的千粒重達13.967g。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甘草種子的千粒重在不同產地之間存在著極顯著差異,新疆甘草種子之間千粒重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1 不同來源甘草種子的千粒重(9)
圖2 不同來源甘草種子的直徑(cm)
2.2 種子直徑
從圖2可看出,5份新疆甘草種子的直徑較小,均小于0.280cm,寧夏和內蒙古甘草的種子直徑均在0.287cm以上,其中內蒙古杭錦旗甘草種子直徑達到0.307cm,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甘草種子直徑在不同產地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同是新疆產地和同是寧夏產地的甘草種子之間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產地甘草種子質量分析結果
2.3凈度分析
從表1可看出,不同產地不同來源的甘草種子之間凈度差異較大,最高的可達93.4%,最低的只有58.0%。凈度超過90%的種子只有1份,有5份種子的凈度在80%~90%之間,有4份種子的凈度未超過70%。種子凈度在不同甘草種子樣品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種子內的雜質主要是破碎的種子及沙土。
圖3 濃硫酸處理前后甘草種子的發芽率(%)
2.4 發芽率
不同來源的甘草種子的發芽率之間存在著極顯著的差異,有4份甘草種子的發芽率在70%左右,1份甘草種子的發芽率為54%,其它甘學-種子的發芽率都在40%以下,最低的發芽率只有12%a將種子用濃硫酸處理后,大部分甘草種子的發芽率均顯著增加(見圖3),處理后的發芽率都達到65%以上(除樣品7)。但是原發芽率在70%左右的4份種子的發芽率增加幅度較小,在15%以下,原發芽率在40%以下的5份甘草種子發芽率增加幅度較大,在33%~68%之間。只有樣品7的發芽率沒有變化。
2.5 硬實
不同來源甘草種子的硬實率相差非常大,變化范圍在20%~80%之間(除樣品7)。將種子用濃硫酸處理后,硬實率顯著下降(見圖4),有5份樣品的硬實率為0,其它樣品的硬實率也在3%以下。
2.6 霉變
從表2可知,甘草種子未處理直接發芽,其霉變率在15%以下,但將種子用濃硫酸處理后,各個樣品在發芽試驗過程中,霉變大量增加(圖5),最低為9.3,最高達41.0%。
圖4 濃硫酸處理前后甘草種子的硬實率(%)
圖5 濃硫酸處理前后甘草種子的霉變率(%)
3 結論與討論
3.1 千粒重與種子直徑
內蒙古和寧夏的甘草種子的千粒重及種子直徑要顯著高于新疆甘草種子,GuHui-yan等人曾研究過中國14個產地的甘草的甘草酸的含量,認為內蒙古的甘草質量要好于新疆甘草。但林壽全(1993)的研究則認為新疆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要高于其它產地。筆者認為甘草種子的千粒重和大小與甘草的質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有必要研究種子大小與成品甘草質量之間的關系,為制定甘草種子分級標準提供可靠的依據。中國1986年頒布的人參種子分級標準就是以種子大小作為主要指標劃分種子等級同。千粒重與種子直徑在新疆產地的甘草種子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千粒重、種子直徑與產地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究竟是品種還是氣候、土壤等因素造成這種現象,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2 凈度
不同來源的甘草種子凈度差別非常大,50%的種子樣品凈度達到80%以上。筆者認為通過種子清選精選,可以進一步提高種子的凈度。
3.3 發芽率
不同來源甘草種子的發芽率變化范圍較大,在12%~70%之間,用濃硫酸處理后,發芽率顯著增加,發芽率在65%~83%之間。
3.4 硬實
不同來源的甘草種子存在一定的硬實率,在20%~80%之間(樣品7除外)。甘草種子存在較高的硬實率,發芽以前必須經過破硬實處理。在破硬實處理方面,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報告,所用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如碾種法、硫酸浸種法、氫氧化鈉溶液浸種法、熱水浸種法、砂磨法、高溫浸種法等。
在實驗中,采用了濃硫酸處理的方法,用濃硫酸處理以后,有5份樣品的硬實率為0,其它5份樣品的硬實率也在3%以下。說明濃硫酸可以有效地破除甘學一種子硬實。
在樣品處理前,通過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樣品2,3,4,5,7種子表面較粗糙,無光澤,不象其它種子表面那樣光滑,山此推斷這幾份種子可能進行過機械破硬實處理,但是發芽試驗的結果表明,除了樣品7,其它種子仍然存在一定的硬實率。
3.5 霉變率未用濃硫酸處理時,甘草種子的霉變率均在15%以下,用濃硫酸處理后,甘草種子的霉變率顯著增加,從9%~41%。這可能因為用濃硫酸處理后,用清水沖洗過程中,種子受到一定的污染,而目_硬實破除以后,甘草種子內部的甘草甜素等物質更容易滲透出來,為霉菌的繁殖提供營養,造成霉菌的迅速增長。種子在未處理前,其發芽率與硬實率的總和要高于處理后的發芽率,其中原因就是霉變率太高,導致發芽率下降。
總的來說,中國市售甘學一種子質量良蕎不齊,凈度、發芽率、硬實等差異均較大,而目_有的種子經過破硬實處理,有的未經處理。所有出售的甘草種子均無包裝及質量、栽培說明,建立加強甘草種子質量分級標準及甘草種子檢驗標準的制定,以規范甘草種子市場。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測量葉面積的方法及效果對比
- 下一篇:人工氣候箱模擬氣候環境監控系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