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重慶草莓觀光農業的發展
重慶草莓觀光農業的發展
五月是草莓采摘旺季,在重慶,草莓基地被前來摘草莓的市民堵得水泄不通。最近每到周末,重慶周邊的巴南南彭鎮、合川淶灘古鎮、四川華鎣市等草莓基地都堵得水泄不通。
昨日,在南彭鎮鴛鴦村看到,這里的草莓田地隨處可見,很多市民開著私家車不斷涌入村子。不到中午,新成熟的草莓就賣得差不多了。種植戶盧化倫告訴記者,市民可以自由采摘,每斤15元錢。
“果子比上個月小了一些,價格上也少了10元。來這里摘草莓,主要是帶小孩來感受田園風格。”從市區趕來的李小姐說。“我這1.5畝草莓,產量約在2000斤,今年會有2萬多元的純利潤。”盧化倫一邊忙著招呼游客,一邊高興地給記者介紹:其實不僅僅是草莓,周邊的農家樂生意也很火爆,中午常常排隊到1點多才能吃飯。
華鎣市綠旺草莓基地也是人車扎堆。工作人員李小姐說:“雙休日,來采摘的人多達兩三千人,有人來了還不止一次。這里的中奶油草莓最受小朋友和女士歡迎,每斤賣15-20元不等。”據悉,華鎣市的草莓基地約有500畝,平均每天有1000多斤草莓被采摘帶走,“種植戶今年每畝收益約在3.5萬元”。
同樣火爆還有合川淶灘古鎮上“草莓雞地”,這里除了草莓還有土雞。許多單位組團前來“逛古鎮、摘草莓”一日游。在這里,每人收費20元就可以吃到飽。采摘草莓帶走要18元/斤。
誘人草莓引來瘋狂淘金客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草莓,不少人盲目跟風受到了損失。據了解,目前重慶市草莓種植面積大約有上千畝,其中大部分仍采取類似于“一畝兩分地”的種植方式,僅少數走上了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
經營模式上,農戶和企業都在進行“采摘一日游”,有的是依托附近的農家樂,有的自己建酒店開餐飲,有的考慮建主題公園,有的選擇產業生加工……各種模式為“采摘草莓熱”而生。
傳統種植
3月采摘,一畝純收一兩萬
在“重慶草莓之鄉”巴南南彭鎮,這里的一百多戶草莓種植戶種植草莓200多畝,給全村帶來了近400萬元的純利潤。記者發現,南彭的種植戶多數采用傳統方式,每戶平均種植面積1.5畝,平均約有1萬-2.5萬元的純收入。
鴛鴦村農戶盧華倫告訴記者,他們的草莓品種主要來自本地和東北,一般3月份開始采摘。普通種植每畝產能在2000斤,一畝種植草莓5000-6000株,每株成本0.4元左右。而如果用大棚脫毒苗生產,4000株苗木就足夠,且產量高達4000斤,部分產品能還提前到12月份上市。
在栽培技術上,南彭村民在傳統施肥技術上改用了地膜。“這樣在后期施肥就只需要少許混合農家肥。”盧華倫告訴記者,10年前,許多農戶有用農藥、肥料催熟果實,但往往會燒死果實,反而要虧本。
每年6月份,是盧華倫最發愁的月份。重慶天氣太熱,地膜保留的土壤水分不足以應對高溫氣候,草莓質量變差,會扔掉大部分的草莓。盧華倫說:“理論上草莓采摘持續到6月份,但實際上在第三批后草莓的品質和個頭就開始下降,很多只有爛在地里。”
為應對六月后的土地閑置,南彭村民多數在草莓地里進行了蔬菜套種。“蔬菜種植肯定有市場,拿到市場賣就好。”蘇盧華倫說,他們目前還沒有推行蔬菜采摘,如果市民主動要求采摘,會按市價便宜點賣給他們。“田地限制、蔬菜品種單一(多是玉米、茄子)等,也是制約蔬菜采摘的主要因素之一。”盧華倫說。
現代化模式
老板投百萬種植無公害草莓
渝北區大盛鎮天險洞村白巖基地是重慶目前最先進的草莓基地。在1萬平方米的高檔連棟溫室大棚里,整潔的地膜上盛開著白花,一顆顆紅艷艷、鮮嫩嫩的草莓密密匝匝地掛在綠葉白花間……這里有西班牙進口的蜜蜂為草莓花授粉、有熏蒸代替農藥噴霧為苗木殺菌、還有施肥器和滴灌的串聯管道為土壤持續灌溉。
這個100多畝的草莓基地,是今日種業有限公司老板林澤龍2011年投入600萬元建設的。不這個“愛鉆研”的老板花了三年時間,跑遍全國所有草莓苗木基地,投入100萬元,引進了30多個品種在大棚內試種。
這樣的資金投入是普通老百姓完全無法想像的,為何林澤龍愿意做?“我希望能夠摸索出一種模式,從技術、設備到品種,生產出優質的無公害草莓。而這樣的產品是可以出口到國外。而這些前期的資金投入是必要的。建筑開發是我賺錢的生意,而農業是我熱愛的事業。我只是用生意賺的錢支持我的事業,并且專研于草莓而已。”他告訴記者。
“設備和肥料都是從國外進口回來的最好產品。苗木用的是世界最大的草莓苗木供應商西班牙艾諾斯種業有限公司的產品。這些費用加起來,每畝的投入成本達到1萬元。”不過,林澤龍也透露:收入也非常可觀,按照每畝2000斤的產量、單斤賣價30元計算,他的草莓每畝凈利潤高達5萬元。草莓采摘期則可從前一年的12月持續到下一年的6月。
“采摘還只是草莓種植帶來的第一經濟效益。”林澤龍說,下一步,他還要打造草莓的觀光農業。他的設想是建立一個“草莓公園”,收門票也能賺錢。在草莓公園里會配套燒烤基地、露營地、高爾夫球練球場地等。此外,在山上種植品種豐富的野菜,供游人免費采摘。游客還可釣魚登山。
此外,林澤龍明年還將對草莓進行深加工、,一部分半成品出口國外,另一部分加工貼牌后進入主城超市。“我準備引入凍庫,做成草莓果醬或是草莓原漿。”
草莓種植現代化
每畝年收入翻兩番
草莓目前難以廣泛種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耗人力、易腐爛。記者搜集了市民、農戶、企業反映的問題,向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向尹克林教授請教。
最近采摘的果子為什么變差?
尹克林:重慶五月氣候就變熱,光靠地膜保持水分不夠,很有可能因為水分蒸發而導致草莓干掉。雖然現在農民也開始使用地膜,但是沒有使用滴灌技術,這樣水分無法保證,果子就會變差。在成都,有農民為了解決水分問題,將竹子插在地膜下土里,把肥水灌進去。其實這在我們看來也是不衛生的,而且太費時間的,一株一株的喂水,喂到天黑也干不完。
農戶為何不采用現代化種植?
尹克林:種植草莓的主要投入是苗木。每株無毒苗木要0.6元,每畝需6000株苗,這一塊算起來要3600元。技術上,首先投入的就是大棚的建設費用,大概在3萬元/畝,按15年算下來,每年的折舊費2000元左右;接著是滴灌鋪設和購置地膜大約1000元。苗木和設備項目加起來,每畝需投入費用為6100元。按照璧山縣草莓基地情況,人力和肥水每畝約2000元,租地每畝1000元,這樣成本總的下來也就8100元。
但這個回報也非常可觀,比如大棚種植的草莓單斤采摘價格由2001年前的5元上升到今年的最低20元,按無毒苗木正常產值4000斤算,年收入8萬元,“相當于傳統模式收入翻兩番”。
種植草莓有什么風險?
尹克林:最大的風險就是種植戶對技術的掌控不當,導致草莓無法結果或是質量不穩定。此外,對穩定銷售渠道的把控也是有必要,尤其是離僻靜基地,并要投入一定的廣告宣傳,這樣才能快速銷售出去。因為草莓與其它水果比,保鮮期還是較短,快速出手仍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選擇優質的品種?
尹克林:世界草莓的品種有50多種,適合國內種植的品種也不少,如何選擇?尹克林說,除了聽專家的建議外,更多的需要通過幾分地對不同品種進行試種,等到第二年在進行大規模種植。
目前,美國、波蘭和俄羅斯是世界上種植草莓最多的國家,而國內的商業苗木繁殖品種較少,且多栽培在城市郊區產量較多的有京、津、沈、杭等市。近幾年,由于品種限制,部分重慶企業已經開始在國外直接進口苗木,甚至為此支付3萬元的苗木使用權。
除了種植,還有哪些值得投資?
尹克林:企業走上現代化農業道路,就是看它能短平快的帶來豐厚的效益。所以農家樂、酒店、餐飲可以廣泛建立在農作物基礎上,先靠自助采摘等自助方式吸引游客,攢足人氣,而后在修建設施,否則無法短期內看到收益。
由于草莓是邊開花邊結果,因此可以發展草莓觀光。比如,在漂亮的玻璃溫室里面擺放休閑茶座,讓游客現場采摘草莓榨汁。
還可以走“復合式無公害采摘”模式,除種植草莓,還可套種蔬菜,甚至發展柑橘、西瓜、葡萄等,讓人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加工企業也可考慮深加工,比如草莓酸奶,草莓果醬等。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五蓮縣農業機械管理局舉辦更名揭牌..
- 下一篇:懷仁打造"一村一品"設施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