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茶樹病蟲害為何要做防治工作?
茶樹病蟲害為何要做防治工作?
茶園病蟲區系的組成和演替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記載的茶村病害有90余種,害蟲、害螨約430種。病蟲害不僅種類多,而且發生嚴重,為茶葉生產帶來嚴重威脅。因此,防治病蟲害是保證茶葉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國家或者地方廣電級后期編輯的各級專業領域病利用病蟲電視預報編輯設備能夠把茶樹的病蟲害將要發生趨勢和防治技術等信息制作成電視節目,以電視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形象生動,傳遞快捷,時效性強,覆蓋面廣,普及率高向社會發布,可以及時有效的起到防治的作用。
茶園病蟲區系的組成茶園病蟲區系的組成,是在茶園生態系中,以茶樹為主體,其他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最后組成相對穩定的茶園病蟲區系。我國各產茶省中,種植歷史較長的云南、廣東、浙江等省的病蟲種類和發生數量,較新種茶的西藏、山東省為多。除了生態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種桿年限對種群的累積作用。
茶園病蟲區系的演替茶樹生長茂密,樹冠郁閉,茶園生態環境和營養條件的變幅遠較其他作物區系小,構成了相對穩定的病蟲區系和天敵資源。優勢種能保持較長時間的主要地位,偶發性病蟲種群則不易上升為優勢種。但由于氣候條件的變化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近30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茶園管理的加強,日益增多的人為因素介入自然界,而發生了明顯的病蟲區系的演替。
60年代以來,我國茶園面積增加較多,種植方式也由叢栽發展為條栽密植,使茶園的空間明顯減小,連片栽植的茶園為病蟲的生長、繁衍和傳播創造了條件,也提供了更隱蔽的匿藏場所,因此,病蟲的種類和密度增加。茶園間作也會使病蟲區系發生變化。如我國華南茶區推行膠茶間作后,導致紅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腐病發展成為優勢種。
我國江北茶區茶樹生長不封行,通常行間種植豆科、玉米等植特,使多寄主的假眼小綠葉蟬發生嚴重。在茶園施肥高氮化的情況下,新梢生長柔嫩而密集,誘集其他植物上的病蟲種群轉移到了茶樹上,并發展為茶園病蟲區系中的優勢種。如油桐尺蠖原是油桐上的次要害蟲,當遷移到茶園后,食性逐漸專化,已成為湖南、廣西、江西、浙江等省茶園中的一種重要害蟲。
假眼小綠葉蟬原是桃樹等林木上的一種次要害蟲;茶跗線螨為害棉花、蔬菜等植物,一旦進入茶園,由于這些害蟲偏嗜柔嫩多汗的茶葉,便在茶園中定居,并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茶樹主要害蟲和害螨。茶樹留葉采摘,提供了茶細蛾的產卵場所,使這種原是山茶科植物上一種罕見害蟲,自70年代起成了江南茶區的一種主要害蟲。
此外,由于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傷害了害蟲的天敵,使蚧類和害螨上升為茶園中的優勢種。茶園害蟲區系演替有如下四個趨勢:由咀食型害蟲向吸汁型害蟲方向演替;由大型害蟲向小型害蟲方向演替;由發生世代少,繁殖力低的害蟲向發生世代多,繁殖力強的害蟲方向演替;由;院οx向雜食性害蟲方向演替。茶園病害的區系演替不如害蟲區系變化明顯。但是,由于栽培技術的改革,改變了病原物賴以自下而上的環境條件,致使病害的種類和數量發生了變化。茶園增施氮肥以后,改變了茶樹新梢中的生化成份的組成數量,導致芽葉病害的種類增多,為害加大。如近年來,茶芽枯病、萎芽病等新病害在浙江、安徽、廣東等省發生和流行。灌木林區墾植種茶后,根腐病類得以發展。茶區推廣營養繁殖后,加速了多寄主的根結線蟲病、根癌病傳播,使根病的問題突出起來。茶園病害區系的演替趨勢如下:由加害成葉和老葉的病害向芽葉病害方向演替;由葉病向根、莖病害方向演替。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蟲情測報燈的優勢和功能特點
- 下一篇:GIS病蟲預警專用軟件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