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我國種子研發產業初級特征明顯
我國種子研發產業初級特征明顯
我國種子研發產業初級特征明顯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但種業卻不得不面對小、散、弱的現實。產業初級階段的特征十分明顯,產業和研發集中度太低,低水平重復嚴重,缺少龍頭企業,全國8700多家種子公司中真正具有研發能力的只有10家左右,規模前十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不到20%。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介紹說,全國現有從事育種研究的各級科研院所和大學1000多家,雖然我國每年審定的品種有1000多個,但其中突破性成果卻少之又少。結果就是研發主體多,品種多而不強,推廣也無法集中。
如果說橫向看是分散的、分割的,那么縱向看則是斷裂的。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寇建平說,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們的品種推廣和科技服務簡單而落后。我們的模式基本上是科研單位或高效形成了新品種后,就轉讓給種子公司向市場推廣;因為并不參與研發,對品種沒有足夠的了解,所以在向農民推廣服務的時候很多信息已經減損,種植的效果也打了折扣;接著,由于我們的種植結構分散,致使品種間很容易因串粉而退化減產,科研單位就繼續申請項目培育新品種。
而事實上種子換代并非越快越好,美國的小麥品種表現很穩定,20多年來也只推廣了幾個品種,原因是種子企業每年都會對品種作提純復壯類的工作,即對品種進行修復,恢復其原種的性狀。而我們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都沒有人做這樣的工作。
“基于我國種業科研和產業發展現實,新型種業體系建設應依據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環節,制訂不同的工作重點。”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領導小組秘書長閆傲霜建議,“目前,應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優勢,穩定支持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同時積極提升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逐步將企業培育成創新主體。”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干旱使“合理利用土地”成為一句口..
- 下一篇:貴溪三大途徑引導農民科學種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