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濟南推廣農業科技,實施1234工程
濟南推廣農業科技,實施1234工程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擺上了更加突出位置,從濟南市農業局獲悉,濟南在2008年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農業科技推廣能力建設工程,走出一條“1234農技推廣”的新路子。
一是打造一個平臺。即打造農業科技示范培訓中心這一平臺,努力使其成為提升農業科技推廣能力的中樞紐帶。在建設標準上,突出農技推廣特色,統一標牌標識、統一外觀形象、統一建設內容;在建設內容上,突出構建農業科技信息系統、培訓系統、試驗示范系統、推廣普及系統和農產品質量保障系統;在運作模式上,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為建設主體,緊緊圍繞區域優勢主導產業,采取集聚人才、集約項目、集成技術的辦法,形成基地建中心、中心連示范戶、示范戶帶農民的推廣機制;在服務方式上,實行示范培訓中心由專家和農民技術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領銜,著力建成農業科技創新熟化的陣地、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舞臺和農民學習觀摩培訓的開放場所;在保障措施上,由技術指導小組實施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配備良種、統一農資供應,努力建設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培訓、創新、服務、推廣和信息的平臺。
二是培養兩支隊伍。即培養農業專家團隊和新型農民團隊這兩支隊伍。圍繞全市農業10大優勢主導產業,從市縣鄉三級農業科技人員中,選聘一批首席專家、執行專家和專家助理,組建農業科技專家團隊。以示范培訓中心為平臺,在其技術輻射示范區內選擇20-30個村,以種養大戶、經營能人等為重點,按照每村2-3人的標準,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努力使其成為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
三是實施三項計劃。一是科技創新計劃。大力推動市農高區和市農科院建設發展,引進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才,著力在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等重要領域取得突破。二是“雙推”計劃。堅持引進一批、示范一批、推廣一批的原則,采取“良種+良法+農業科技人員”的模式,每年投入250萬元、實施新品種新技術“雙推”計劃25項,推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推廣普及。三是科技培訓計劃。統籌抓好陽光工程培訓、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實施農業專家團隊素質提升行動,加快農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步伐。
四是創新四大機制。一是創新投入機制。在整合有關農業項目資金的基礎上,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農業科技推廣能力建設專項經費,同時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加快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二是創新競爭機制。在專家選聘、示范戶遴選、項目開發和示范培訓中心建設主體確定上,建立跟蹤評價、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不斷推進技術的改進、管理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三是創新運行機制。建立市局統籌部署、縣局主導推動、鄉鎮著重落實的發展格局,暢通首席專家全面負責、執行專家主導推動、專家助理全程協助的傳幫帶通道,開創專家引領發展、企業主體運作、農民廣泛參與的生動局面。四是創新監管機制。出臺農業科技專家管理辦法、科技推廣獎勵辦法等9項制度規定,對隊伍建設、項目管理、績效考核等關鍵環節,都制定了完善的動態激勵約束措施,落實監管責任。
實施1234工程,通過政策放大、資金投入、人才聚集和機制創新,為農業科技有效輸出培育了活水之“源”,建立起全新的農技推廣通道。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貴溪三大途徑引導農民科學種田
- 下一篇:城市興起的陽臺農業熱潮能熱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