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淺析國產儀器未來發展敢問路子何方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1-05-23  閱讀
      近年來,我國分析儀器行業以年平均25%的增長率迅速發展,一些產品已出口到歐美國家。然而,卻面臨著跨國公司爭奪日益嚴重,國內企業受到排擠和壓制的現狀。長期以來高端分析儀器幾乎100%為進口所占據的局面,迫使國內分析儀器企業必須改變原有的研發生產模式,已經開始逐步向生產高端分析儀器的方向發展。 
          “做實驗之前,我們很想買國產儀器,價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產儀器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寧可多花一點錢買使用時間更長的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學家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用戶的共同感覺。可見,中國國產儀器儀表產品面臨信任危機,造成同檔次的國產貨無法和進口貨平等競爭,這種現象在高端科研儀器方面表現尤其明顯。 
          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的差距 
          在技術上,現有國內中低檔產品大部分可與替代進口產品,大拿高檔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即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與國外產品相比,約相差l一2個數量級。 
          在測量精度上,現有國內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般相差1個數量級。因為中國對儀器的基礎技術和制造工藝的研究不夠,一些影響可靠性的關鍵技術,如精密加工技術、密封技術,焊接技術等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產品,特別是高檔產品的性能不夠穩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國產智能化程度相當高,通過對原始信息的數字處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擾對信息影響,提高了產品的耐環境性和測量真實性。而國內現有產品智能化程度還較低。 
          國產儀器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用的時候還行,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出問題。故障率高得嚇人。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方法不成熟,一是材料不過關,還有質量把關不嚴或是沒有資金投入。另外,有些專家們清高自好,不愿意跟國產的儀器廠家合作,也不愿拿出看家的本領來支持國產儀器,他們寧可去給進口儀器寫宣傳性質的所謂技術成果。 
          國產儀器研發舉步維艱 
          一欠需求牽引 
          這種牽引首先應該表現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以及生產的具體任務對某種儀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會有人去研制和生產儀器,如果這些儀器能夠占領市場并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自然會有人去做。 
          目前牽引拉動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的科研還遠未成為當今世界的領跑者,反而是以跟蹤研究居多。這種狀態下所用的科研儀器以已經商業化的、有錢就買得到的成熟產品為主。而目前擁有充足經費的采購者們傾向于采購比較現成的進口儀器,似乎除了國防等領域需求的高端儀器,很少有人愿意進行自主研發或采買國產儀器。 
          實際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科學研究工作必須依靠有自己特點的先進科研儀器,特別需要那些運用到許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自主研發的儀器,這樣的儀器沒有現成的產品可買,即使有類似的也需要買回來再升級改造和進行系統集成。顯然,如果不重視儀器的研發,在實驗手段這個環節上就輕易地輸掉了關鍵的一局,在國際科技競爭中直接使自己處于落后的位置。 
          要形成高端科研儀器研發的有效牽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蹤模仿階段的“二流”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儀器研發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幫助大家建立對國產科研儀器的信心。 
          二欠投入和政策 
          目前我國的儀器研發經費是不足的,而且還很不均衡,因此“錢”必然長期困擾儀器研發工作。 
          我們應該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購儀器上的錢,有一部分實際會間接用到研發上,因為如果國內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較多的錢用于采購國產的新型科研儀器,就可以使國產科研儀器的創新—研發—銷售形成一個順暢的良性循環,如能讓企業樂于投入大筆的經費在研發環節,這樣研發和生產的隊伍也容易穩定,自然會對創新非常有利。 
          因此,在科研儀器采購的經費安排上,也應有適當的政策鼓勵科研院所采買國產儀器,雖然這些國產儀器在技術指標上尚不能全面和國外進口儀器抗衡,但是卻在使用、維護和維修方面要比進口儀器便利和便宜得多。 
          為了搞好原創性的科研儀器研發,項目主管部門應該把儀器自主研發成果作為科研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各單位在制定員工考評和獎勵制度時,應該明確新儀器開發和改進方面工作量的計算標準及相應的獎勵規格,這樣才能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科研儀器的研發。 
          三欠基礎和能人 
          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根基尚淺,基礎薄弱。這一方面源于我國在基礎材料和加工技術方面比較落后,這種落后影響到了包括儀器儀表行業在內的整個工業技術領域。主要表現在常用的基礎材料和器件的質量不夠好,雖然可湊合著用在普通的民用技術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儀器,則很難保證其技術指標能夠達到科學研究的要求;有時雖可以通過“優中選優”選出最合適的材料和器件,但成本太高很難被產業化大量生產和使用。 
          另一方面的基礎薄弱,是指理論基礎。目前做儀器研發的人主要是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在理論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需要使用儀器做研究的科學家,對一些與儀器研發相關的重要的科學原理沒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難以對儀器的相關原理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因而難以迅速形成新的設計。此外,由于大學的分科教育體制,很多研究和技術開發人員的知識面不夠寬,也影響了他們對儀器的研發能力的提升。 
          而做儀器研發,有些能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基礎扎實、立足于科學前沿、對所涉足領域的科學問題非常清楚的一批高素質、有實踐經驗的人作為設計師,他們要知道目前急需的研究手段和實驗技術,能提出原創性的解決方案,并善于整合資源實現設計。隨后,還要有能工巧匠做出好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國產科研儀器。當然,這些能人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長時間的儀器研發工作去培養和鍛煉,研發團隊也需要不斷的磨合。 
      四欠核心和深度 
          我國對科研儀器研發的介入深度不夠,經常是淺嘗輒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創科研儀器的價值通常不容易迅速被人所認識,因此靠新儀器打開市場賺錢較難。從事儀器研發和生產的單位更習慣于生產、改進和銷售那些在市場上受歡迎的儀器,包括以往市場份額大、口碑好的老型號儀器和對這些老型號儀器做小的改進,通過提高數字化和自動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進外觀設計等方式來獲得用戶青睞。這種小修小改的“研發”遠遠無法達到原創的級別,只是這樣做便于賺錢,所以不少科研儀器的研發生產單位樂此不疲。 
          目前我國很多儀器的核心部件實際是進口國外產品。這種利用產自不同國家的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儀器的狀況在全球化時代雖屬正常現象,但其中有一些根本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卻仍自我標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貨精品,則完全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五欠信心和人氣 
          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一系列原因,國產儀器的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夠信心。生產者對原材料和器件沒信心,對自己的產品也沒信心。銷售者在向用戶推銷時更喜歡炫耀他所賣的儀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進口的,仿佛進口的“標簽”就是高質量高性能的保證書一樣,卻對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沒有足夠的信心。 
          許多使用者也對國產儀器缺乏信心。真正理解原創性的國產科研儀器研發工作的意義,并能夠自覺支持和投入這方面工作的人還不多。 
          目前不僅主管領導對儀器研發重視不夠,有時甚至在科研隊伍中也有很多人不贊同做自主研發,或者即使不反對,也不會積極協助做儀器研發的人。沒有一定的人氣,這種科研儀器的研發可能會變成一個“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從而影響研發積極性。 
          此外,一件復雜的研究型儀器的研制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通常需要一定規模的團隊(甚至是跨單位、跨行業的組合)的合作。這個研發團隊應該建立行之有效的團隊合作制度,其成員應該具有高度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合作中盡可能多地溝通交流,避免閉門造車,這樣才能把儀器的研發工作真正做好。目前,國內包括儀器研發在內的很多科研合作還需要加強。 
          多項政策扶持國產儀器行業 
          2010年1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經商財政部后,下發《研發機構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辦法》(國稅發[2010]9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國內外資研發機構或中心采購國產設備,自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起(以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時間為準),實行全額退還增值稅政策。儀器設備種類涉及: 
          一是實驗環境方面。例如:教學實驗儀器及裝置;教學示教、演示儀器及裝置等。 
          二是樣品制備設備和裝置。例如:特種泵類(如分子泵、離子泵、真空泵、蠕動泵、蝸輪泵、干泵等);培養設備(如培養箱、發酵罐等)。 
          三是實驗室專用設備。例如:特殊照相和攝影設備(如水下、高空、高溫、低溫等)。 
          對于此次外資研發機構或中心采購國產設備可以辦理退稅,是我國為了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促進科技進步,在稅收政策優惠方面又做出的新一輪調整。 
          我國的政府采購法頒布于2002年,其中明確規定政府采購中“國貨優先”,但是對于國貨沒有明確的界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外儀器公司實現“本土化”,紛紛在中國建廠,制造生產儀器。那么,此類儀器是否屬于“國貨”呢?此次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特別對“國貨”進行明確的界定,對于在中國境內制造生產的儀器,其國內生產成本必須超過一定比例,才能被認定為“國貨”。當下,令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比較關注的是,此比例數值的最終確定。 
          不過,在“政府采購”中,“國貨優先”難以貫徹執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國內很多用戶把中國制造關在招投標門外”。例如,在儀器行業,很多用戶在制作招標文件時,就把很多指標傾向進口儀器。國家似乎也注意到此問題,據悉國家正在開展應用項目測試工作,即對國產儀器的應用前景進行評估,如果確實能滿足國家的應用要求就不再允許進口該類儀器。 
          如果說第一條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國內的儀器用戶,那么第二條政策則正是從另一個側面來關注“國產儀器”,其把關注點投向了在華的外資研究機構或中心,通過財政上的“退稅”政策,鼓勵其購買“中國產的儀器”。 
          總之,國家政策性傾斜幫助國產儀器只能是輔助性,國產儀器只有在質量、性能上趕上或超過進口儀器,讓用戶愛用、喜歡,這才是國產儀器廠家的發展之道。 
          不斷優化的市場環境,以及更多國外分析儀器企業的進入,國內分析儀器市場的競爭獎更加趨于激烈。因此,國內分析儀器廠商必須在危機和機遇并存的市場環境中逆流而上,加大投入,不斷創新,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