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管好小水利 村民得實惠
管好小水利 村民得實惠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1-04-06 閱讀次
采樣時間:
2011年3月上旬
采樣地點:陜西省涇陽縣高莊鎮修石渡村、中張鎮石村
怎樣管好農田水利設施?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各地的實踐表明,必須明晰小農水工程產權,讓農民擁有小農水工程的產權,農民管理維護農田水利設施才會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民用水協會的成立,順應了農村用水改革的趨勢。自1996年湖北漳河灌區成立第一個農民用水協會以來,各地相繼成立了農民用水協會,將小農水工程的產權梳理得十分清楚。農民用水協會推行自主管理、市場運作的長效管理機制,很多用水協會按照“配水到戶、核算到畝、按方收費”的原則收取水費,農民嘗到了節本增收的甜頭。從全國情況看,農村用水改革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
明確小水利的管護主體
陜西省涇陽縣高莊鎮修石渡村斗渠工地上錘聲叮當——在2011年的春天里,像修石渡村這里一樣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熱潮也在全縣15個鄉鎮29個村涌動。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除施工隊是由修石渡村用水協會招標產生的以外,相關村民小組還派出人員承擔工程質量監督任務。修石渡村用水協會會長兼管水員王聯社等幾個人每天都會在工地轉悠上幾圈,“這是我們自己的事,當然要管好。”
據記者了解,灌區渠道實行分級管理:干支渠一般由水管部門負責,而斗、農、毛渠則由鄉鎮村組負責。在經濟欠發達的關中地區,渠道維修資金的籌措是令鄉鎮村感到棘手的事情,維護自然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但是,如果這些斗、農、毛渠不通,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就必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如今在涇陽縣,地有主,園有主,斗、農、毛渠也有了“主”——村用水協會。這種“業主制”使末級渠系建設有了源源不絕的持續動力,真正實現了“民建、民管、民受益”。記者在涇陽縣高莊鎮、中張鎮等鄉鎮走訪時看到,新建的混凝土標準化水渠在布滿農田的原野上“縱橫”,從寶雞峽渠口流出來的渠水也由此緩緩流入農田里。
安全飲水滋潤村民心田
中張鎮石村干旱,村里沒有什么河流水源,過去吃水就靠10來口機井。由于年久失修且機井深度最深也不過七八十米,不僅水量連村民的日常飲水都滿足不了,而且水的硬度和含氟量還特別高,甚至無法飲用。
“現在好了,國家投資87萬元在我們村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除了國家資金外,項目區的群眾需要每戶出100元錢。村里群眾二話沒說,主動出地集資投勞。”石村黨支部書記呂秋菊說,這個飲水工程解決了石村500多戶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天旱時還能滿足澆地,村民的滿意率達到了95%以上。
村民張安梅在自家門前正洗著拖把,見記者進來便主動領著記者參觀她家里新的用水設施,從廚房、衛生間到前面的太陽能淋浴室,家里都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過去用機井的水,燒開水的時候白色水垢就慢慢沉淀下來!做飯更是麻煩,前一天接好的水沉淀到第二天才能用,太陽能之類好一點的電器根本不敢買,水不好用不了多久就全部銹蝕了!”張安梅邊說邊拿著水壺倒水給記者喝,“現在的水質好多了,放心喝吧!”
協議管護保障運行穩定
已經70多歲的景艷麗是石村安全飲水工程管理站的管理員。他告訴記者,從開始運行到現在3個月的時間,全村500戶人家共用3650立方米水,用電也才不到3000千瓦時。
在安全飲水工程管理站,記者掀開地蓋看到,總閘、澆地用水閘、飲用水閘已經開啟,“如遇故障也極易排除。”景艷麗說,自這口機井選址、開挖,一直到建成,自己都作為村民代表監督整個建設工程!爱吘故墙o我們老百姓自己辦事,親眼看著它一點點地完成,心里踏實很多!本捌G麗說。
管理站的事情一般不會很多,景艷麗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電、閘運行是否正常,另外就是定期清理淤泥和沉淀。還要處理農戶家里的一些故障,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這個工作絲毫不能放松,遇到問題都會及時處理。比如,去年冬天氣溫極低,經常會有水管凍爆的情況,景艷麗都會騎上摩托車趕過去處理。
“這種叫協議管護制。每一處安全飲水工程竣工后,就由縣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管理辦公室委托受益村的村委會運營管理,這樣才能管得住、管得好!睕荜柨h縣長何建軍認為,水利事業發展靠什么?最根本的就是靠政策、靠制度、靠管理。
全國各地尚有眾多干旱的鄉村,群眾急盼著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幫助他們增收致富。目前,一大批農村水利項目正在各地實施。涇陽縣的成功經驗說明,只要干部帶領群眾實干,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管理創新,小水利就能發揮大作用。
自1998年以來,按照“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拍賣使用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陜西寶雞峽灌區先后經歷了斗渠承包租賃、股份合作、農民用水協會建設三個階段。目前,全灌區累計改制斗渠1150條,組建用水協會42個,管理灌溉面積164.5萬畝,涉及農戶23.11萬戶。
自寶雞峽灌區農民用水協會組建運行以來,全灌區已經形成了建、管、用相結合,權、責、利統一的新體制。由于落實了管護主體,減少了管理環節,提高了灌區農戶的參與意識和管理的透明度,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率先探索出了“管理站—用水協會—專業澆地隊—用水戶”的新模式,受到灌區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