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中國水利每年欠賬2萬億 現代化至少還需要30年
中國水利每年欠賬2萬億 現代化至少還需要30年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1-03-11 閱讀次
“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缺口很大,但急不得。”這是翟浩輝反復強調的一點。
翟浩輝已經在水利系統工作了41年之久。他1970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這個系統,從基層水電局技術員做起,一直做到水利部副部長。他對農田水利建設,無論從宏觀,還是技術,都了然于心。
他認為,2011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這是中國農田水利現代化建設歷史上重要的一步,但要實現農田水利現代化至少還有30年。
同時他透露,中央將從地方配套的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中提出30%,以統籌東西部地區水利建設投資與配套能力的不平衡。
水利建設欠賬詳解
《21世紀》:你在水利部任職的時候,農田水利的投資狀況是怎么樣的?前后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
翟浩輝: 2010年,國家對農田水利的投資相對較多,大約900多億,之前的幾年,相對較少,平均只有600多億。整體來看,這幾年投入在逐年增長,但增長的幅度還是無法滿足水利建設的需求。
我估算,每年農田水利的資金欠賬大概有2萬億左右。農田水利投入比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臨時抱佛腳,不是說弄個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必須堅持不懈地投入。
《21世紀》:一號文件提出,要求地方將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拿出來,作為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配套。媒體對此解讀很多,有人認為是2700億元,這筆錢到底有多大?
翟浩輝:這里需要強調的不是土地出讓金,而是其收益。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為27000億元左右,不能直接乘以10%,而必須考慮到土地出讓金的成本,扣除各種成本之后的10%大概有七八百億元。
《21世紀》:就10%的土地出讓收益這部分資金籌集的問題,目前地方普遍反映,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因為地皮值錢而出錢太多,而中西部地區由于沒有太多的土地出讓收益導致這部分資金太小,這個問題該如何平衡?
翟浩輝:這就需要中央從10%的土地出讓收益中進行統籌。接下來,中央政府將從中取出30%用來統籌各地發展,用東部的資金來支持西部地區的水利發展。我在這次政協會議上建議,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土地出讓收益中用于水利建設資金統籌征收和分配使用問題,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水利投資社會資本占1/5
《21世紀》:在資金落實之后,如何調動廣大農民修建水利的積極性?目前農村很多地區出現空心化現象,會不會加劇農村小型水利建設落后的問題?
翟浩輝: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我國水利建設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60%,大型工程基本實現全部機械化,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目前還主要依靠勞動力,遠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水利建設并不存在勞動力欠缺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方面的欠缺,通過加大資金,促使小型工程也實現機械化。我認為,30年之后,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機械化。
《21世紀》:目前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你認為應該如何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翟浩輝:社會資金投入還比較低,因為農田水利的投入很大,營利性很低。目前,社會資本占整體投入的1/5多一點。就進入的渠道而言,主要有三種:一是,有發電供水收入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一些企業投資和銀行貸款的方式;一種是像云貴地區生產煙葉,煙草公司為了防止干旱,從每年賣煙的利潤里面拿出幾千億來,用于當地的節水灌溉,從而實現公司與農民的雙贏;還有一種常規的途徑,有些地方在做集體農場,農民為了糧食生產就必須加大投入。
社會投資的非主流地位能否改變,這要看未來農業現代化的發育程度。
《21世紀》:在水利建設方面,你認為國家應該出臺哪些配套的金融政策?
翟浩輝:我建議,國家應該出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貸款的優惠政策,貸款期限在30年以上,由地方承貸并償還本息,中央財政貼息3個百分點;積極開展水利項目收益權質押等多種形式的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有發電、供水收入的營利性質水利工程貸款的支持力度。
水利現代化還需要30年
《21世紀》:近年來,你一直在倡導并推進農村水利現代化,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農村水利現代化的?
翟浩輝:在我看來,農村水利現代化的內涵很豐富,比如說抗寒能力很強,100天不下雨,農業能否抗得住?又比如農田的生產能力,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
《21世紀》: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我們距離現代化目標有多遠?
翟浩輝:在這方面江蘇做得比較好,歷屆政府都重視這塊。比如,2005年,當全國都要全面取消統一規定的兩工(即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時,江蘇還保留了10個名額,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江蘇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其糧食總產量卻位居全國第三,這充分說明其單產很高。
其他產糧大省如山東和廣東等地,要趕上江蘇,還需要20年。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要實現農田水利現代化,至少還需要30年。
翟浩輝已經在水利系統工作了41年之久。他1970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這個系統,從基層水電局技術員做起,一直做到水利部副部長。他對農田水利建設,無論從宏觀,還是技術,都了然于心。
他認為,2011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這是中國農田水利現代化建設歷史上重要的一步,但要實現農田水利現代化至少還有30年。
同時他透露,中央將從地方配套的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中提出30%,以統籌東西部地區水利建設投資與配套能力的不平衡。
水利建設欠賬詳解
《21世紀》:你在水利部任職的時候,農田水利的投資狀況是怎么樣的?前后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
翟浩輝: 2010年,國家對農田水利的投資相對較多,大約900多億,之前的幾年,相對較少,平均只有600多億。整體來看,這幾年投入在逐年增長,但增長的幅度還是無法滿足水利建設的需求。
我估算,每年農田水利的資金欠賬大概有2萬億左右。農田水利投入比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臨時抱佛腳,不是說弄個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必須堅持不懈地投入。
《21世紀》:一號文件提出,要求地方將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拿出來,作為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配套。媒體對此解讀很多,有人認為是2700億元,這筆錢到底有多大?
翟浩輝:這里需要強調的不是土地出讓金,而是其收益。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為27000億元左右,不能直接乘以10%,而必須考慮到土地出讓金的成本,扣除各種成本之后的10%大概有七八百億元。
《21世紀》:就10%的土地出讓收益這部分資金籌集的問題,目前地方普遍反映,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因為地皮值錢而出錢太多,而中西部地區由于沒有太多的土地出讓收益導致這部分資金太小,這個問題該如何平衡?
翟浩輝:這就需要中央從10%的土地出讓收益中進行統籌。接下來,中央政府將從中取出30%用來統籌各地發展,用東部的資金來支持西部地區的水利發展。我在這次政協會議上建議,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土地出讓收益中用于水利建設資金統籌征收和分配使用問題,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水利投資社會資本占1/5
《21世紀》:在資金落實之后,如何調動廣大農民修建水利的積極性?目前農村很多地區出現空心化現象,會不會加劇農村小型水利建設落后的問題?
翟浩輝: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我國水利建設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60%,大型工程基本實現全部機械化,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目前還主要依靠勞動力,遠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水利建設并不存在勞動力欠缺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方面的欠缺,通過加大資金,促使小型工程也實現機械化。我認為,30年之后,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機械化。
《21世紀》:目前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你認為應該如何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翟浩輝:社會資金投入還比較低,因為農田水利的投入很大,營利性很低。目前,社會資本占整體投入的1/5多一點。就進入的渠道而言,主要有三種:一是,有發電供水收入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一些企業投資和銀行貸款的方式;一種是像云貴地區生產煙葉,煙草公司為了防止干旱,從每年賣煙的利潤里面拿出幾千億來,用于當地的節水灌溉,從而實現公司與農民的雙贏;還有一種常規的途徑,有些地方在做集體農場,農民為了糧食生產就必須加大投入。
社會投資的非主流地位能否改變,這要看未來農業現代化的發育程度。
《21世紀》:在水利建設方面,你認為國家應該出臺哪些配套的金融政策?
翟浩輝:我建議,國家應該出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貸款的優惠政策,貸款期限在30年以上,由地方承貸并償還本息,中央財政貼息3個百分點;積極開展水利項目收益權質押等多種形式的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有發電、供水收入的營利性質水利工程貸款的支持力度。
水利現代化還需要30年
《21世紀》:近年來,你一直在倡導并推進農村水利現代化,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農村水利現代化的?
翟浩輝:在我看來,農村水利現代化的內涵很豐富,比如說抗寒能力很強,100天不下雨,農業能否抗得住?又比如農田的生產能力,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
《21世紀》: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我們距離現代化目標有多遠?
翟浩輝:在這方面江蘇做得比較好,歷屆政府都重視這塊。比如,2005年,當全國都要全面取消統一規定的兩工(即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時,江蘇還保留了10個名額,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江蘇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其糧食總產量卻位居全國第三,這充分說明其單產很高。
其他產糧大省如山東和廣東等地,要趕上江蘇,還需要20年。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要實現農田水利現代化,至少還需要30年。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大修水利,算的不是經濟賬
- 下一篇:"茅臺漲價與公款消費無必然聯系 ..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