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農業60年:60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日趨成熟

      來源: 中華糧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08-25  閱讀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農業市場與信息工作緊緊圍繞“保價格促生產,穩糧食保供給,促增收擴內需,增投入強基礎”不斷深入拓展,目前,農產品市場體系日趨成熟,信息統計制度日臻完善,農業信息化工程初顯成效。

        60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初步形成多層次、多主體、多類型的農產品市場流通新格局。現在我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發展到4500多個,承擔著近70%以上的農副產品流通任務。而由農業部與商務部共同開展的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已達4.5萬公里,貫通全國31個省(區、市),為鮮活農產品跨區域長途運輸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主通道。

        隨著新型交易方式和流通業態蓬勃興起,超市逐漸成為大中城市的農產品重要零售渠道,一些大中城市農產品超市銷售量已占到當地農產品零售總量的20%以上。同時,隨著信用系統、結算支付系統和驗貨配送系統的建立健全,農產品電子商務已開始向網上交易支付的高級形態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運作日益規范,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開始發揮。當前國內上市的18個期貨品種中,農產品占了12個。

        近年來,農業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使農村經紀人、個體運銷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逐漸成為農產品市場流通的主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從事農產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務活動的農村經紀人已經達到600萬以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5萬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超過4300多家,成為農產品市場流通中強大的新生力量。

        在農業信息統計方面,我國農產品統計調查報表制度不斷完善,統計、物價、成本和批發市場調查指標設置日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業信息統計的綜合協調管理功能日趨規范化,促使農業信息統計工作進一步形成了整體合力。

        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農業系統為主,其他涉農部門和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全國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通過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話等工程,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極大改善,基本解決了農民獲取信息難的問題。同時,近年來,農業部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核心,集20多個專業網為一體的國家農業門戶網站。

        如今,農業信息服務除為農民及時提供《農業部經濟信息發布日歷》信息和農業各行業經濟信息外,主要農產品的市場監測預警系統和10多個部委參加的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會商會,也成為國家宏觀決策的有力依據。涉農信息資源整合方面,已基本建立起相關部委間農村信息資源交換制度,初步搭建起信息供需之間的橋梁。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