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油菜籽業步大豆后塵

      來源: 中國糧油信息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08-03  閱讀

          “榨了20多年油,大跌大漲有過,但都沒有現在這樣愁。”安徽凱利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廠長鄭之明愁眉不展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他們陷入了兩難境地:食用油的價格正在急劇下跌,如果他們以國家托市價收購,刨出國家財政給予的1毛錢加工補貼,也還是虧;另一方面,如果以低于國家托市價收購,又收不到油菜籽。


          “面粉貴過面包”:油菜籽加工廠企業紛紛停產


          “為調動加工企業收購油菜籽的積極性,國家發改委發文(發改電2009170號文),該文確定今年油菜籽收購托市價格為每斤1.85元,并委托一部分中央直屬糧油企業和地方國有或民營油脂加工企業按托市價格收購油菜籽,由中央財政給予委托企業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費用補貼。”肥西縣糧食局局長姚則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否則,所有油菜籽加工企業都可能停產。”


          按照文件規定,此次參與安徽2009年油菜籽政策性托市收購企業中,安徽省糧食局12家,中糧集團11家,中儲糧22家,中糧和中儲糧收購點均為代加工,即在油脂收購點就地加工,財政給予收購點每斤1毛錢加工費,收購資金和加工后產品均由兩大公司負責回收,收購點不承擔風險。而屬于安徽省糧食局委托的12家企業則是在收購環節享受國家政策性貸款,財政給予每斤1毛錢加工補貼,但成品油和油脂由企業自行負責銷售,風險自負。

          這一規定導致出現了兩種結果。


          合肥市金匯公司總經理張正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金匯公司只是中儲糧代加工點,所有收購資金和加工產品均由中儲糧回收,企業只收取加工費,以此維持企業運轉。“去年虧得太厲害,而且目前所有加工企業都是虧本運作,中儲糧有實力,又有國家儲備和財政撐腰,一般企業都虧不起。至于托市收購結束以后,企業是否開展自營業務,要看油價和菜籽價了。”


          同樣承擔收儲任務,但自收、自加工、自銷的鄭之明說,目前1.85元的收儲價,企業每加工一斤油菜籽虧損1毛多,國家財政補貼1毛錢,如果市場價格繼續跌,經過上一年虧損后,部分加工企業只能關閉,國家順價收購的菜籽即使加工成油也只能高價躺在倉庫里面。


          虧損原因,鄭之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江淮地區油菜籽每百斤出油36斤,菜粕不到60斤,目前菜籽油7300元/噸,價格還在下跌,菜粕1950元/噸,按1.85元價計算,每百斤菜籽不計加工成本虧損近5元。而目前進口轉基因菜籽到岸價與國內基本持平,但國外菜籽出油率比國內高4—5個百分點,且雜質小,如此一比,國內菜籽劣勢盡顯。


          鄭之明介紹說,安徽本土菜籽加工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目前除承擔國家收儲任務外,全省多數加工企業已經停產,他所在的肥東縣也只有凱利公司一家因為有財政支持還在開門收購。記者采訪的肥西縣也只有三家參與國儲收購的企業還在運轉。


          “雖然有收儲任務和財政補貼,也有國開行貸款,但除中儲糧和中糧委托收購點外,有的收購點已經冒著被檢查和處分的危險減少甚至停止保護價收購。雖然國儲基本解決了農民賣菜籽問題,但是加工企業的困境仍然沒有解決,只要國際菜籽價繼續下跌,收購越多,企業虧損也就越多,1毛錢的加工補貼費也解決不了問題。”鄭之明說,“停收也是無奈之舉。”


          對于地方糧食局委托的加工企業來說,企業參與托市收購與享受政策性貸款資格掛鉤,一旦停收被查明,也就意味著第二年將被從政策性貸款的名單中剔除。因為,一旦企業停收,就意味著企業公然違背國家規定的托市收購政策,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的舉措事實上被擱置,所以企業一般不愿意冒風險,只要虧損不多,仍希望減少收購量維持資格。


          至于具體哪家停止托市收購,鄭之明沒有告訴記者企業名稱,但他明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已經在逐漸減少收儲量。


          跳出大豆命運怪圈的較量


          “從目前跡象看,大豆走過的痕跡,油菜正一步步重復。”安徽省農委農業局局長牛運生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從種植上看,由于機械化程度低,菜籽規模化種植率更低,大戶不愿意種。而國家的油菜良種補貼政策雖然是好政策,但是卻沒有與油菜的統一供種掛鉤,品種使用的自由化,使得國內油菜與國際相比,劣勢越來越大。


          在加工環節,鄭之明告訴記者,去年全國油菜籽加工企業上規模的220家中,有208家虧損,僅有12家持平,“這12家都是大型企業,靠的是期貨套期保值手段,不虧損但長期不賺錢也不是辦法。對大部分既不靠江也不靠海的加工企業而言,即使選用進口菜籽,運費貴,最后也還是虧。”


          就安徽目前狀況和可能采取的辦法以及收購環節保護農民利益方面,姚則斌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國家現有收儲政策必須持續,要給農民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國家鼓勵油菜種植,從而調動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二是增設收購網點,在今年的基礎上,根據產量情況再增加若干收購點,形成合理布局,方便農民交售。三是把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收購企業也同樣作為收購點,鼓勵其參與收購,避免出現獨家經營,讓農民銷售別無選擇。


          “好政策應該發揮好效用,托市收購的實惠應該落到農民身上。如果油菜籽市場再經歷幾年波動,最后傷及的可能是農民種油菜的信心,油菜種植將會逐漸萎縮。”姚則斌說。


          “種植方面,現在油菜每畝10元的財政良種補貼只能夠叫油菜種植補貼,如果能像小麥一樣,實行統一供種后,產量與品質就會有很大提升!這是提高油菜籽競爭力最有力的辦法。同時,現有國內非轉基因油菜籽雖然出油率低但品質很好,應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


          企業層面,鄭之明的說法更為直接:減少油菜籽的進口數量和成品油進口量。“道理很簡單,如果國際菜籽價格繼續下降而國內成本又居高不下,企業只能停產,中國人將再也吃不到自己產的菜籽油。因為,現在已經有部分菜籽油企業采用進口的棕櫚油和豆油勾兌,在業內也不是秘密,否則企業沒法生存。”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