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吉林: 數字農業為精耕細作開處方
吉林: 數字農業為精耕細作開處方
吉林省把農業農村信息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將“互聯網+農業農村”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與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為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插上智慧的翅膀。
眼下正值備春耕的關鍵時期,公主嶺市東興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今年流轉土地3900多畝,往年這個時候,社長李振軍時常都要到地里去轉轉。觀察土壤墑情的變化,隨時準備召集社員們搶抓墑情適時整地,而今年他卻悠閑地在家上網。李振軍告訴記者,去年公主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免費在他們片區建立了耕地質量監測站,現在只要用電腦或手機登錄公主嶺市耕地質量監測保護大數據平臺,自家地塊的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農業農村信息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日益成為推動吉林省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吉林市東福米業公司的育秧大棚,遠遠望去和普通溫室沒有什么區別,里面卻別有洞天。每棟大棚里都安裝了傳感器、控制器、攝像頭等信息技術設備,實現了水稻育秧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動化,育秧出苗率達到98%以上。
為了讓數字信息更加廣泛地應用到涉農領域,吉林省還借助“吉林林業一號”衛星,開發建設包括田塊測算等16項應用系統,提高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推廣以測土配方施肥、精準灌溉為代表的精準農業。
從2017年至今,吉林省利用衛星遙感監測,在全省范圍內已連續3年對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的面積、長勢和產量進行監測、預測。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