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南京市出臺15條措施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圖)
南京市出臺15條措施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圖)
近日,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出臺《關于盤活農村集體土地促進鄉村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措施》共有5大項15條,明確南京市將以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產為突破口,深化農村土地改革,促進鄉村振興。
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土地是農村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源,最大的潛力。市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湛中林介紹,如何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好的方法就是盤活土地,尤其是閑置的集體土地,喚醒這些“沉睡”資產,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目前,南京市已完成全國統一部署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據統計,全市農村集體土地共有667.8萬畝,其中556萬畝農用地、104.8萬畝集體建設用地、7萬畝其他用地。農用地中,全市農村承包土地80%以上通過流轉實現了規模經營,利用較為充分;而集體建設用地中,公益性建設用地、宅基地及農房等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仍有待提高,這些都是南京市深化農村土地改革探索的方向。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處處長趙勇介紹,針對南京不是試點地區,未獲授權,不宜在相關領域突破,此次出臺的《措施》結合南京實際,提出在現有法律框架范圍內,穩妥有序推進改革。
《措施》從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空間,加強集體建設用地高效利用,穩慎推進宅基地管理與改革,推動農村土地資產化,持續提升耕地質量效益5大方面提出15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有重申的政策,如落實征地留用地政策;有創新的政策,如探索點狀供地,創新鄉村旅游供地模式;有借鑒的政策,如學習上海將閑置農房打造成“一庭院一總部”或變身“嵌入式”養老院。
“15條政策措施中,首先要落實兩項最基礎的政策。”湛中林介紹,一是要加快做好各類集體建設用地確權工作,推進具有法律效力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發放;二是要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2020年底前必須完成。他表示,南京在農村承包地“確權、賦能、搞活”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而集體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只有在確權后,才能為土地賦能,使其資產化,“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的發放,不僅是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同時還能進行抵押貸款,真正實現要素盤活、經濟搞活。”
獲悉,目前《措施》已下發到全市各涉農區,市農業農村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召開了專題部署會,各區將因地制宜,推動各項政策盡快落地。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推進綠色植保 服務現代農業
- 下一篇:深入東北三省 全力推進科學抗內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