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遼寧省糧食作物完成秋收4500余萬畝

      來源: 遼寧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8-10-24  閱讀

        田間稻谷黃,秋收正當時。近日,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蔡牛鎮大北地村,數臺玉米聯合收割機和深翻旋轉犁正在同時發力,在收獲玉米的同時將秸稈深翻還田。“秋收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玉米收割接近尾聲,馬上要開始水稻收割。”蔡牛鎮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說。

        目前,全省范圍內的秋收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據農情調度統計,截至10月23日,全省糧食作物收獲面積4505.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85%。其中,玉米收獲3608.8萬畝,水稻收獲376.3萬畝;大豆、雜糧、甘薯等作物收獲接近尾聲,預計全省秋收工作于下月初結束。

        今年,遼寧省降水偏少,但溫度陽光適宜,初霜凍日期較常年晚1天至13天,有利于秋收作業。“我們通過適時追肥促灌漿,對生長發育延遲的作物采取追施速效肥料、噴施葉面肥料等措施,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結實率。”省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為促進作物提質,我省積極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等手段,實行統防統治,提高防控效果。

        省農委日前要求,要加強各級農業、氣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及時發布農作物適宜收獲時期及雨情、風情、霜情等氣象信息,指導農民適時收獲。既要防止過早采收,成熟不夠、傷鐮減產,又要防止過晚采收,倒伏落粒、遇雨受潮。

        同時,積極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粉碎還田、深松整地等模式,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減少秸稈焚燒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人參村”里話增收

        人參收獲機從1.5米寬的參床上隆隆駛過,半米深的土連同土里的人參一起被鏟起,隨著機械鏈條有節奏的振動,一顆顆鮮人參夾帶著濕潤的泥土被篩落到參床上。收獲機翻過的參床兩側,參農們忙著撿拾人參,磕掉浮土,再裝進絲袋。

        “過去起人參靠人工刨,一畝地需要10個人,現在一臺機械一天能收四五十畝地人參,省時又省力。”正在地里忙活的李春江是個老參農,看著參床上的人參,他估計“一簾至少能有40公斤”。

        話音剛落,那邊現場測產的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專家就報了數:“一簾平均42.15公斤。”

        “一般每簾平均產量30公斤左右,今年提高了40%。主要得益于標準化種植、機械化播種和采收。”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江說。

        坐落在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大蘇河鄉的長沙村,是典型的山區村,非常適宜林下參、西洋參栽培。2012年村里成立了紅河谷中藥材合作社,幾乎每戶都是合作社成員,主要種植西洋參,還有細辛、玉竹、遼五味子等,已初步形成種植、初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去年全村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被譽為“西洋參生產專業村”。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遼陽綜合試驗站2017年在長沙村設立基地,進行西洋參有機栽培技術和林下參仿野生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去年一年我們來了40多趟。”試驗站站長、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孫文松告訴記者,目前,長沙村人參栽培技術省內領先,并通過了有機認證,有效帶動了全縣特色產業發展。

        孫文松說,3至5年內,將在省內推廣5萬到10萬畝平地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綠色種植金色收獲

        秋風習習,稻浪滾滾。在沈陽市沈北新區石佛街道大黑臺子村,來自省市區農業部門的專家、技術員正在忙著給水稻測產。卷尺一拉一收,黑土地上的產出躍然紙上。

        “今天就以這塊地為樣板測產,要選4個點位分別測量,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一位技術員一邊測量一邊說。

        劃好范圍,開始作業。收割機駛過稻田,秸稈的清香沁人心脾,脫粒的稻谷則被工人直接打包成袋。短短20分鐘,1.91畝的目標地塊就完成收割。結果顯示,1.91畝地共收獲稻谷1220公斤,折合畝產為617.34公斤,這個結果相較去年的畝產550公斤略有增長。

        畝產600多公斤,數字看上去并不耀眼,但收益卻遠不止于此。記者注意到,在稻田四周,兩米見寬的水溝內,捕撈后剩余的小龍蝦開始蟄伏,準備過冬。小龍蝦,才是這塊地增收的主力軍。

        “這里是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區,主要研究方向是提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收益。今年開始實施的稻蝦共養模式,目標就是合理稀植,不施化肥,使核心區平均每畝節本增效1500元以上。”沈北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高文說。

        綠色高質生產,讓種養大戶嘗到了甜頭。沈陽創普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施洋說:“我們1000畝基地,小龍蝦供不應求,每公斤最高能賣25元,稻蝦種養區不施化肥農藥,稻谷價格也比普通稻谷高,兩項合計每畝田增收超過4000元。”

        測產之后,收割機開始大面積作業。“明年創建區還要擴大稻蝦、稻蟹種養規模,同時還要發展旅游觀光,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讓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落到實處。”沈北新區農林局副局長甘景昌說。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