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湖北加快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來源: 農業農村部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8-09-14  閱讀

      湖北加快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近日,湖北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等重點工作。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湖北省探索出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保”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高品質農產品供給探索了新途徑。
        湖北省委一號文件多次提到“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先后3次召開蝦稻連作、稻漁綜合種養以及小龍蝦產業發展推進會,出臺了《湖北省推廣“蝦稻共作稻漁種養”模式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省財政拿出2.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示范區和品牌建設。
        “目前,全省超過30個市、縣成立領導小組、出臺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形成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18年外交部舉行的湖北全球推介會上,潛江小龍蝦和蝦稻共作模式,受到高度關注。在中聯部舉辦的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專題宣介會上,湖北向400多位國際政要重點推薦蝦稻產業!焙笔∷a局局長李水彬介紹道。
        近年來,湖北不斷擴大稻漁綜合種養生產規模,組織化和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湖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497萬畝,位居全國首位;14個縣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超過10萬畝,其中前三名監利縣、洪湖市、潛江市分別達到64萬畝、61萬畝、46萬畝。2018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60萬畝。全省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1556家,百畝以上種養大戶達1.12萬個,建成千畝以上示范基地50個以上、萬畝以上示范基地13個。2018年小龍蝦部、省級抽檢128批次,合格率繼續保持100%。
        產業規模提升的同時,多項技術標準和規范也率先落地。湖北先后推廣了“蝦稻連作”、“蝦稻共作”、“稻鰍共作”等技術,實施了《小龍蝦稻田生態繁育技術規程》、《鱉蝦魚稻生態種養“三高”技術操作規程》等技術標準,其中,《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與示范》還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據介紹,潛江市“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創新榮獲湖北改革獎,其技術規程被作為全國性標準發布。根據示范基地測產驗收表明,稻漁綜合種養平均效益是單一種稻的3~5倍,其中“稻蝦共作”畝產蝦100~150公斤、水稻400~600公斤,畝均純收入多達5000元以上;“香稻嘉魚”、“稻鱉共作”等模式畝均純收入過萬元。稻漁綜合種養真正成為了當地產業精準扶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隨著湖北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融合發展,品牌效應也不斷放大。目前,湖北全省有小龍蝦加工企業50家、其中出口企業15家,小龍蝦產業初步形成全產業鏈格局。打造了“潛江龍蝦”、“潛江蝦稻”等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了“蝦鄉稻”、“洋澤”大米、“楚江紅”、“良仁”小龍蝦等生產企業名牌,形成了“蝦皇”、“小李子”、“潛憨直”等龍蝦餐飲品牌,優質稻米、小龍蝦等通過電子商務銷往全國,年網絡交易額超過6.5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防止‘非糧化’為底線,堅持稻漁產業發展和品牌培育兩手抓,力爭到2020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到700萬畝,實現畝產千斤稻,畝增收兩千元;生態效益進一步彰顯,與單一種稻相比,主產區農藥、化肥施用量畝均減少30%以上;蝦、稻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條進一步拓展,湖北稻米、小龍蝦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努力開創糧食安全、優質供給、提質增效、生態環境的多贏局面。”李水彬說。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